夏至时期,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原因如下:
1、地球公转速度分为公转角速度和公转线速度。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 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 1° 。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 30 千米。 1 月初过近日点,7 月初过远日点。
2、地球在能量守恒的前提下,离太阳越近,位能越小,动能则越大,即时线速度和即时角速度就越大(公转速度最大),反之越慢。7月“夏至”时期地球处于远日点,地球离太阳越远则公转速度约慢。
造成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离太阳“时快时慢”的具体原因(1,2,3点递进解释):
1、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开普勒定律使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得到明晰概念。它证明行星世界是一个匀称的、可以计算的系统。太阳位于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行星公转周期决定于各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质量无关。
2、正因太阳位于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地球绕太阳公转是一个椭圆轨道,地球在椭圆轨道中到焦点的距离“时远时近”,因此地球公转时与太阳距离“时远时近”。远时,地球处于冬至日;近时,地球处于夏至日(地球离太阳近,地球温度自然会高)。
3、地球和太阳接近时,由引力公式:
可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F是在增大的。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离心力,而这个离心力公式表示为:
F=mv²/r。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引力等力离心力。如果地球越接近太阳。为了保持平衡,引力增大了,那么离心力就要增大。由公式可知,速度v就要增大。
参考资料:
地球公转-百度百科
开普勒定律-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