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联想
联想是人脑以一种特定的记忆模式接收事物的形象,并以特定的形式存储起来,它可以在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之间通过不断的联系,形成联想链。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本能。但是因为人的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对相同事物,每个人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相关的数量、类型、力度都不会相同。
例如说到水,有人会想到洁净,有人会想到渴、饮料,也有人会想到洗衣粉、洗衣机,还会有人想到电解成氢气和氧气。
1)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起与它相似的事物或现象。这种相似,可以反映为事物之间在空间、时间、功能、形态等方面的联系。
例如,由于水果牛奶饮料的畅销,技术人员又相继开发出水果口味的酸奶、奶冻等。
再如西南石油大学机电院2011级郭光亮等同学考虑到学生在学习石油机械中PDC钻头和牙轮钻头时,不能很好地理解两种不同钻头的工作原理,于是设计制造了一台PDC—牙轮复合钻头教具,如图7-2所示,用于钻井工具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帮助演示两种不同钻头的运动机理及轨迹。
图7-2 PDC—牙轮复合钻头教具
2)相反联想
相反联想指由一个事物、现象的刺激而想到与它在时间、空间等属性上相反的事物与现象的联想。
例如,由热想到冷,由东想到西,由很软的石墨想到坚硬的金刚石。
对比联想反映出事物间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事物在某种共同特性中却又显示出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
例如红与黑都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引起的,这是共性;但前者是由于物体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而反射红光的结果,后者则是物体吸收了所有颜色的光的结果,这是个性。
3)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指利用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的某种相关关系进行的联想。
例如遇到熟人,就可能联想到前几天和他一起交谈的场景;由伞想到下雨、出太阳;由水往低处流就会想到高层送水方式;由花想到浇水,由浇水想到定时浇花器等。
2 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头脑中塑造的对某事物理想化形象的印象。这种印象一般会摒除细节,抓住一些重要的特征,再在这个基础上塑造新事物的形象。
想象思维是发明和创新的推动力量。想象能帮助人们提出问题,创新始于好奇和问题的提出,当提出的问题越多,越能展示出它的重要性。在我们进行创新、寻找创新项目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例如我们进行想象训练时,可以用如下的方式进行训练: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一只老虎……
3 灵感
灵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一种思维表现。在进行创新时,可以使用灵感产生的特征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我们拿到一个题目时,首先应该搜集与题目相关知识点的知识,扩大自己对这一题目相关的知识面,并加深对其理解,让很多信息进入自己的大脑;然后使自己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与题目相关的创新中来,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的阶段;再次就是要将所有的想法和知识放在一边,让自己紧张的大脑进行松弛,这个阶段有利于发挥潜意识的作用,使得我们前阶段掌握的大量信息进行分解、消化;最后,就会由与题目不相干的事物刺激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模糊的想法,这也就是灵感。
例如在做数学题时,专注在一道题上很久,就是解决不出来,结果解题点往往在我们睡前或是喝水的一瞬间,脑袋里突然出现一个想法,这就是我们灵感产生的最好说明。
4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人们的言语或行为表达上具有三个特征,即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流畅性是指思维表达上没有阻滞、反应敏捷,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概念。例如,要求人们在几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回答出某种东西(如笔、手机等信手拈来的随身物品)的用途,那么能回答出十几种乃至几十种的人比只能回答出几种用途的人,其思维更具流畅性。
灵活性又称变通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能够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消极心理的阻碍,能够提出类别较多的概念。例如回答某种东西的用途时,能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思考它的用途。
独特性是指提出的设想、方案或方法有匠心独具、新颖奇特的特点。如果我们回答某种东西的用途时,可以想到与众不同的答案,则意味着思维具有独特性。
5 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相对纵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一种能产生新想法的思维方式,它代表的是思维面宽广,能举一反三。纵向思维是一种直上直下的思维方式。而横向思维是当纵向思维思考受阻时大脑急转弯,在横向思索中去发现富有创造性的目标或答案。
6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相对正面思维而言的。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以符合传统想法的思维方向为“正”,那么,逆向思维则是一种背逆传统思路的思维方式了。例如遇到河、江、海,一般的想法都是建桥,让人和交通工具从桥上通过,而用逆向思维来看,也可以在水底修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