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展构造及变质核杂岩

2025-04-06 18:55: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岩石圈构造变形的最基本形式是挤压、伸展和走滑。伸展构造的样式主要表现为各种伸展断层性质及其伴生的不同地壳结构特征常随地壳深度而发生变化,自浅层次往深层次,依次出现:上地壳的伸展构造形式为滑脱正断层及伸展断块;中地壳的伸展构造形式为脆-韧性拆离断层及变质核杂岩;下地壳为韧性展平、韧性剪切带。岩石圈深部伸展过程可能与地幔软流圈的部分熔化作用有关。伸展构造的早期研究集中于浅层次高角度正断层上。70年代美国发现了大量低角度正断层,这些拉伸的正断层即拆离断层,是指盖层与基岩之间的滑脱断层;因为它强调由于断层作用使下盘的地壳深部岩石逐渐被剥露出地表,或被年轻沉积物所覆盖,故也称为剥露断层。80年代在科迪勒拉山脉的低角度正断层研究中,G.A.Davis将那些早期形成的低角度基底滑脱面在后期地壳缩短变形过程中发生弯曲,形成穹状隆起,使下盘糜棱岩化或其他动力变质的岩石得以出露的构造进一步命名为“变质核杂岩”,接着世界各地报道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国对此研究也方兴未艾,推及到燕山、太行山、大别山、小秦岭、武当山、雪峰山、川西、云南、西藏等地。这些工作成果说明了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复杂性与构造运动的多幕性。它打破了美国典型地区形成于第三纪的简单的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隆升的一次伸展的变形模式,提供了不同时期变质核杂岩及其多次不同方向的伸展的事实,同时强调了同构造花岗岩类侵入体在变质核杂岩隆升中的作用,强调了上地幔向大陆壳的热和流体的传送,可能引起地壳的局部熔融和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形成,热上浮和底辟式侵入的岩体及热软化是变质核杂岩隆升的重要原因。我国已鉴别出几十条重要的并且是大型的韧性剪切带,它的研究已进入到划分类型、探讨动力学过程及其与成矿关系的阶段,尤其是金矿的富集与韧性剪切带的关系十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