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水洗涤烧杯的次数和干净程度的关系?

2025-04-04 20:05: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3次在化学实验中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洗仪器时蒸馏水洗涤2-3次;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洗2-3次并倒入容量瓶;用分液漏斗萃取时,也是萃取2-3次;过滤时,洗沉底还是洗杂质也都是洗2-3次…言归正传。


先建立一个理想的模型:假设残留的溶质的量为a,在洗涤烧杯过程中每次加入4.5ml蒸馏水(为什么是4.5ml?计算起来简单),转移之后残留在烧杯中0.5ml溶液,每次洗涤都会把上次残留的溶质全部溶解,并溶质在溶液内分布均匀。

第一次洗涤:加入4.5ml蒸馏水,加上残留在烧杯的0.5ml溶液,一共为5.0ml溶液,转移进容量瓶4.5ml,残留在烧杯里的0.5ml溶液中含有0.1a的溶质。第二次洗涤:同理,剩余0.01a的溶质。第三次洗涤:同理剩余0.001a的溶质也就是说,洗涤三次后剩余的溶质为原始残留的1/1000。

但是作为误差分析的话,我们要把整个体系都算进去。假设:你要配置的是100ml的溶液,用50ml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溶质。引入第一次残留在烧杯里的溶质的量为a,则你配制溶液需要的全部溶质为a*50/0.5=100a。

上文中我们计算了,三次洗涤后残留在烧杯里的溶质为0.001a。所以洗涤三次后,配制溶液的误差为0.001a/100a=0.00001这个误差在分析化学中完全可以忽略掉。至于题主提到的洗手和洗衣服的问题,和这个模型相差很大。

细菌和泥垢在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能达到完全溶解,甚至,在水里面溶解度很小。使用肥皂和洗手液能洗手洗的干净,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肥皂或者洗手液中的疏水基团会包裹着泥垢,然后外层的亲水基团会使这些泥垢能很好的进入水中,变相的增加泥垢的溶解度。

是真的。。以前实验室做过试验。因为自来水会和试剂变色反应蒸馏水不会。只有洗了3次以上的水是不变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