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睡觉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5-02-24 23:45: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老年人忌坐着打盹

许多老年人喜欢坐着打盹,一旦醒来后会感到全身疲劳、腿软、头晕、视觉模糊、耳鸣,如果马上站立行走,则极易跌倒,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这种现象主要是脑供血不足产生的。因为坐着打盹时,流入脑部的血会减少,上部身躯容易失去平衡,甚至还会引起腰肌劳损症,造成腰部疼痛;而且坐着打盹,体温会比醒时低,极容易引起感冒。可见老年人坐着打盹是非常有损健康的。

老年人不宜睡软床

有些老年人喜欢睡席梦思弹簧软床,觉得很舒适。其实,老年人睡软床是很有害的。

这是因为,睡软床不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脊柱外科专家对睡硬床、软床、半硬床(木板加厚垫)的老年人用X线摄片观察。发现睡硬床稍引起脊柱侧弯,睡软床多引起脊柱侧弯,而睡半硬床则不引起脊柱侧弯。可见,睡软床容易导致人体脊柱的中段下陷而弯曲成弧形,这就易使脊柱附近的韧带和关节负担过重而引起腰部不适和疼痛。

睡在软床上,身体各部位与床面接触的面积加大,被挤压的面积也随之增大,影响身体表面血液循环,不但易引起腰酸腿痛、四肢酸痛,还使老年人翻身难度加大。身体上面的肌肉虽可放松,但下面的肌肉受压,这会使患有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颈椎病的老年人加重症状。可见睡软床对老年人来说是有害的。

老年人不宜仰卧而眠

老年人若仰卧而眠,睡熟时舌根及咽喉部的软组织便非常容易松弛,可能堵塞呼吸道,因而出现呼吸困难,从而导致缺氧。要知道,如果长时间缺氧,可使动脉壁的内膜细胞通透性增加,血管壁内膜下的脂质沉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当人的脑组织缺氧时,可导致脑动脉舒缩功能减退而脑功能下降。心肌缺氧则可诱发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供血不足,并使病情不断加重。因此,老年人不宜仰卧而眠,尤其不可长期仰卧而眠。

老年人不宜睡醒后马上起床

据医学专家对老年人发生脑卒中的时间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上午8~9时是发生脑卒中的最高时间段,中午降低,而下午3~4时又是一个较小的高峰。凌晨1~4时为低谷,发生率较低。

老年人机体器官逐渐衰退,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从睡眠时卧位变为起床时站位,由静态到动态,血流动力学突然发生改变,其生理功能不能很快调节,会造成血压急剧升高,就容易使老化的血管破裂出血。此外,早晨起床后血液中血小板比睡觉时增加,血液浓稠,会增加发生脑血栓的概率。所以,老年人睡醒后,不宜马上起床行走,而应在床上躺卧片刻,再慢慢穿衣起床,以免血压骤变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