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何要对原有的人民币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进行改革

这是一道考试题目,怎么答更好?
2025-02-23 15:55: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事实上是在1997年之后是以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该汇率制度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原有汇率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1.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严重
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呈扩大的趋势,2004年尤其明显。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美元不断对外贬值,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于是也跟着贬值,相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竞争力,使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大了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尤其是促使大量短期资金流入,使我国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快速扩大。我国国际收支项目中不断扩大的“双顺差”,加剧了我国跟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尤其是美国与欧洲,屡屡对中国挑起贸易之战。
2.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受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几年增长极其迅速,仅2004年就增长了2067亿美元,增幅达到近50%,至2005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711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造成了我国货币投放的过快增加,2004年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抑制国内信贷投放过猛、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对冲外汇占款的做法,对冲比率不断提高,以至出现“无券可用”的情况,只能通过不断滚动增发央行票据来回笼资金,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战。
3.国际热钱大量涌入
1997年以来的我国实质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在促进我国出口和吸引外资发展的同时,也给国际热钱入侵留下了可乘之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大,国际上对我国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上升,国际炒家通过各种途径大举进入我国,豪赌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的涌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金融稳定性,需要对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制度进行改革。
----------------
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一改革特点集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所主张的“主动性”和“可控性”原则,既有利于政府对汇率制度灵活操作,又不至于引发汇率的过大波动。
这次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是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进行小幅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由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 元人民币。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与上个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后日本日元对美元升值将近一倍相比,我国政府顶住国际压力,对进行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与持续发展。这一特点集中反映了我国政府在人民币汇制改革中的“主动性”和“渐进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