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头腔共鸣

感冒鼻塞就会很有感觉平时怎么练习?
2024-11-20 12:24: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使歌声美妙动人。

一、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

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二、 歌唱发声练习的步骤

歌唱发声基本功的练习,一般按音域进展的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练中声区的音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大音域,要知道声乐学习要从基础入手,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要记住“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第二阶段

是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练习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但千万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唱高音,要沉得住气,等这段音域巩固后,再进入高声区的练习。

第三阶段

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进一步扩大音域,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使各声种达到理想的音高范围。这了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从而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这样我们歌唱发声的乐器基本制造完毕,可以唱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了。

三、 歌唱发声练习的起音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起声”。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1、 激起声

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我们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 软起声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3、 舒起声

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在发声训练中,这种方法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较多,较口语化。总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饱满,全身协调,根据不同类型的练声曲例来确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过分强,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四、 歌唱发声练习曲

练习曲的练习,是发声歌唱的重要的基础训练。练声曲可以用各个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阶的音名1234567等等来练唱,也可以在练声曲上安排歌词来练习叫带词练习。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声音类型、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一种类型的练习都必须唱,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练习,而且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的发声练习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开始的练习总是选择元音和比较平稳的音阶开始练声。一般来说选择“o”或者“u”之类的比较圆润的元音开始着手练习,因为这些元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间,比较容易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也比较容易形成喉咙空间的状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唱歌者应根据自己的感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母音来练习。我们在练习中要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千万不能一个劲地傻唱。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等。

3、连音练习

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4、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5、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7、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8、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9、练声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4)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奇迹是没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过去,人们总对通俗歌曲存在一种偏见:只要乐感好,嗓子好就可以了,有没有方法无所谓。这样一来,我们许多歌手就对呼吸、咬字、声音的位置都不研究,造成中、低音发白、发干;高音干拔,从喉头挤出。虽然经过录音棚的处理能骗过外行的耳朵,但一到现场就现了原形。当今著名的歌星,无论是大陆的毛阿敏、韦唯、刘欢,港台的邓丽君、童安格、优客李林,或者是国外的莱昂内尔·里奇、杰克逊及麦当娜,一听便知他们经过了严格的声乐训练,都有着科学的发声方法。我们作为吉他爱好者,不要求很高的声乐技巧,但懂得一些方法,使自己的歌声圆润、松弛也是很必要的。

一、歌唱的呼吸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呼吸很浅,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靠气传”。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练习呼吸的方法

1.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得才深。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

2.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公分,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
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

3.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1).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有节奏,不能偷气。
(2).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一慢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二、歌唱的共鸣
有了正确的呼吸后,便可以开口唱歌了。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我们唱歌主要利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咽喉、鼻腔及头腔,声音要好听,必须在唱高、中、低音时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鸣,也就是“声音的高位置”。

1.歌唱的基本状态
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一般人唱高音都是靠挤压喉头发声的,这是错误的发声方法,不能获得美妙的声音。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即保持微笑的状态),使声音能通向鼻腔。

2.共鸣的位置
一般来说,演唱时低音以胸腔共鸣为主,到中音、高音后,高位置共鸣腔比例逐渐加大,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
以上讲的都是歌唱发声的基本要领,各位琴友必须多多练习,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声。另外,通俗歌曲演唱还有许多表现韵味的技巧,如颤音、哭声、气声、挑音、噎音等等

回答2:

  所谓头腔共鸣是声乐发声的一种方法。头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声乐术语,是一种练声方法。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它在发高音(头声区)时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练习方法(详见参考资料):
  用九十度最敬礼方法
  用「ㄇ」(M)和「ㄋ」(N)也体会不出头控共鸣的人,可用此法。即低下头做九十度最敬礼,同时唱「ㄇㄛ」(Mo),这时大部份的人头部有共鸣的感觉。感觉出共鸣位置之后,慢慢把头抬起,同时,注意刚才所得共鸣不要让它跑掉。
  用哼唱法
  用ㄇ(M)音哼唱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可以袪除喉咙肌肉的紧张,练习要领是做「ㄛ」的口型,然后轻闭嘴唇哼唱。
  用ㄌㄨ(Lu)音练习
  儿童发声指导专家品川三郎,积多年经验,认为用ㄌㄨ(Lu)来训练头声有神奇的功效,不过要注意的是用PP的音,很轻松的唱。
  用ㄧ(一)音练习
  有人认为用「ㄧ」音练习明亮的声音或头声很有效。练习的方法是找到「ㄧ」的理想位置后,把其他元音也导进这理想位置如ㄧ…ㄧㄚ…ㄧ…ㄧㄚ…ㄧ…,或ㄧ…ㄧㄝ…ㄧ…ㄧㄝ‥ㄧ…。
  用假声入手
  日本文部省唱歌指导要领有这样一包:「要得头腔发声的要领,从假声入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头腔共鸣 ---- 颚以上 。
  其他
  头腔共鸣其实是打开鼻腔所产生的共鸣,声波会在鼻腔中振动,故亦有人称之为「鼻腔共鸣」。但由于其共鸣范围是由颚至眉心,甚至到达前额、头顶,这常令歌唱者在头部产生振动的感觉(即所谓“头声”),故我们姑且称之为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能令歌声变得柔和、华丽,配合口腔共鸣使声音响亮而不至于单薄,听上来类近用耳筒听立体声的感觉。   要做到头腔共鸣,很大程度依靠歌唱者的体会,掌握共鸣的位置,实在是可意会而不能言传。但最重要是以口腔共鸣作基础,否则根本不能正确使用鼻腔的共鸣腔体,变成了一般的〝鼻音〞。鼻音只是挤?鼻子发声,声音模糊沉闷,使歌词也欠清晰,相信没有人会喜欢伤风感冒时的声音吧!

回答3:

多练习哼鸣。

回答4:

头腔共鸣是唱高音的一个途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练习呢?现在就分享给大家。

回答5:

头腔共鸣要练多久才能打开?找到头腔共鸣的诀窍,一招教你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