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国经济状况?

2024-11-16 22:45: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1、当时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民营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有“小工厂大社会”之称,浪费了许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

2、当时的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由于政府包揽一切,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权。而且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吃惯了“大锅饭”,故责任心和积极性不强,导致企业亏损且不堪负重。

3、当时的增长方式不尽合理

不少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既得利益,盲目上项目、上规模,结果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走了不少发展的弯路。

4、当时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不少地方政府为寻求短期政绩,大上特上高耗能产业,结果是投入快、见效快、亏损快、失败快。地方普遍缺少高科技含量和外向型出口创汇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创新几乎是空白。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点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全部工业增加值18.86万亿元,增长10.7%。消费、投资稳定增长,内需动力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增长17.1%。 

2、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价格涨幅逐步收窄。 

3、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6%。

4、农业和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夏粮、早稻、秋粮季季丰收,分别比2011年增产2.5%、4.5%和5.1%;2012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7121万吨,增长4.5%,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新高。棉、油、糖、肉等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5、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

6、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支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415个,建成后可形成年节水9.2亿吨、废物循环利用量7240万吨的能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11万吨。 

7、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西部大开发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促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区发展的各项举措得到较好落实,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开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回答2: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1、当时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民营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有“小工厂大社会”之称,浪费了许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
  
2、当时的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由于政府包揽一切,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权。而且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吃惯了“大锅饭”,故责任心和积极性不强,导致企业亏损且不堪负重。
  
3、当时的增长方式不尽合理
不少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既得利益,盲目上项目、上规模,结果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走了不少发展的弯路。
  
4、当时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不少地方政府为寻求短期政绩,大上特上高耗能产业,结果是投入快、见效快、亏损快、失败快。地方普遍缺少高科技含量和外向型出口创汇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创新几乎是空白。

回答3:

邓爷爷提出改革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1、当时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民营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有“小工厂大社会”之称,浪费了许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
  
2、当时的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由于政府包揽一切,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权。而且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吃惯了“大锅饭”,故责任心和积极性不强,导致企业亏损且不堪负重。
  
3、当时的增长方式不尽合理
不少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既得利益,盲目上项目、上规模,结果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走了不少发展的弯路。
  

回答4:

无论是基数,底子,技术水平都差的很远。举个例子,80年代初小学老师每月工资40元左右,同时期的日本小学老师工资合人民币为2000-3000元,大概是我们现在的水平吧。

回答5:

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