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义子、养子、继子的身份待遇是不一样的,要区分好。
义子仅仅只是个名分,大部分的时候就和师徒差不多
养子就要比义子更进一步,和养父关系更加密切,顾名思义,与之有养育之恩,情同父子。姓氏可改可不改
继子就等同于儿子,在过继于人的时候是要举行仪式,家族中重要人物要出席,从法律意义上给与很定,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改姓、进宗庙。由于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所以就必然要继承继父的财产地位,为了防止家族财产落于外人之手,大部分时候继子都是自己的族人。
比如刘封就是刘备的继子(很多书上只是笼统地说养子,是不正确的,养子可没继承权),有对刘备王位的继承权,所以才对在继承问题上否定自己的关羽深怀怨恨,以致关羽身死麦城。刘封最后被刘备刺死,主要并不是因为关羽之死(以当时形势来看刘封去了也很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只是怕他死后刘封威胁刘禅的王位,因为刘封是继子而不仅仅是养子,有继承权。
还有个有名的是末代皇帝溥仪,他就是以光绪和同治的继子的身份继承了皇位。
收养义子是要改姓,甚至连名字也改的,要上过继之人的家谱,过继人死后可以继承家产、爵位,死后如无特殊情况是要进宗庙的。比如,刘备开始没有子嗣,便过继了养子刘封,准备要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可后来,刘备有了亲子,便打发走了刘封,后来造成刘封与蜀的掌权人的关系裂痕,在关羽荆州大败时没能及时出兵,关羽死,刘备与刘封关系危急。当然,这是比较严谨的过继,也有的只是要个关系、名义就不会改姓。比如吕布和他的三位义父。
不需要必须改姓,举个例子来说。刘宝瑞长篇单口相声君臣斗里说的刘墉是太后的干儿子。御儿干殿下,敕封三千岁,见官大一级。但是刘墉还是刘没有改姓爱新觉罗更不可能进宗庙。这两天播的隋唐英雄传杨林的干儿子那个十三太保也没有改姓杨啊。 当然也有改姓义父的姓那是少数情况。 至于入家庙的是也是不一定的。 你像石敬瑭以父事契丹,不肯能进契丹的家庙啊。
在古代被收养义子一般不改姓。
作义子不需要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