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几种最著名的:同志标志!

2025-04-07 06:25: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  ­­  ­­  诞生于1978年的旧金山,由艺术家Gilbert Baker设计。八种颜色,各有含义,代表同志生活的重要层面。粉,性;红,生活;橙,医治;黄,阳光;绿,自然;蓝,艺术;靛,和谐;紫,灵魂。­­  ­­  ­­  ­­  旧金山一个同志团体要求,在传统的彩虹旗上加一条黑,以纪念死于艾滋病的同志和非同志。Leonard Matlovich中士,一个越战老兵,建议:当找到了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再把这一道黑除去,并且举行焚毁仪式。­­  ­  ­  ­  粉三角,最普及的同志象征之一,源于纳粹集中营用以标识违反德国法律第175条例而在押的囚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粉红三角形被德国和美国的同志运动积极分子用来象征同志遭受的持续压迫。此后,粉红三角形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同志骄傲、团结、反抗压迫的标志。­  ­  ­  ­  两个黄、粉三角叠加,成为六角形的“粉色大卫之星”,是用于犹太人同志。同志解放运动以粉三角为标志,意在永远牢记历史,决不重蹈覆辙。­  ­  ­  ­  黑三角,和粉三角一样,源于纳粹德国。当时法规没有明确禁止女子同性相爱,对于所谓“反社会”的女性,他们强迫戴上黑三角。­  ­  ­  ­  一红一蓝,宜女宜男,双性爱者,以此自豪。­  ­  ­  ­  锄头,女同志及女性运动者的力量象徵及自给自足的代表。在古希腊神话中地球之神-Demetor使用锄头为她的权杖,而朝圣她的祭礼也传说与女同志性行为有关系。­  ­  ­  ­  Lambda,在化学和物理中,字母λ代表着“完全的能量交换”,因此用λ来象征变革之潜力是再合适不过了。从此,希腊字母λ成为了男女同性恋者捍卫自身人权和公民权的象征。­  ­  ­  ­  作为双性恋团体象征的双性恋自豪旗帜是由迈克儿·佩奇设计的。双性恋旗帜的上端是代表同性恋的红色或者粉红色条纹,底端是代表异性恋的兰色条纹,中间是代表双性恋的紫色条纹。­  ­  ­  ­  性别符号之跨性别版本跨性别骄傲标志——底部一个构成金星符号的十字,右上角一个构成火星符号的箭头,左上角一个十字箭头,结合了金星与火星两种符号。这种标志最常见的呈现是:渲染成蓝色并以粉红三角形为底图。­  ­  ­  ­  双斧是地中海地区的一种古老兵器。它和众多神祈有关,但最广为人知的是作为亚马孙女战士的武器。近年,双斧被同性恋女权主义者所采用,作为力量和团结的标志。­  ­  ­  ­  男熊族骄傲旗帜,同志亚文化中的熊族——充满阳刚、通常多毛、体型硕大,他们对男性美的理解常常与主流男同志相反,他们也拥有自己的骄傲旗帜。­  ­  ­  ­  皮革骄傲旗帜有九个水平条纹,第一、三、七、九条纹是黑色的,第二、四、六、八是蓝色的,中间是白色条纹,左上角有一个稍向左倾的红心。这面旗帜还有一个别称:蓝与黑有爱。­  ­  ­  ­  跨性别骄傲旗帜,1999年首次出现的跨性别骄傲旗帜,由Monica Helms设计。­  ­  ­  ­  平权标志,平等权益标志频繁出现在美国人的汽车、服饰和窗花上,它由人权战线组织提出,用以象征为性少数人群的平等权益而奋斗。­
­同志原指志同道合的人!同:
“同志”一词的起源
  同就是能谈到一块意见相同,志,由士和心组成.士的意思就是为知己而死,心就是幕红颜而生!
  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差不多,都是朋友之间称呼。
春秋时期,
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下了定义:“同德则同心
,同心则同志”。
  到了现代,“同志”成了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称呼。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互称同志。1920年,
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中,也开始引用“同志”这个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就是我党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并对“同志”一词赋予崭新的含义,表明党员之间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大目标下的一种新型关系。
  1989年,
香港人林奕华将自己筹划的首届同性恋电影节命名为《香港同志电影节》,这可能是这层意义的开端。(最晚是)从此开始,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中文地区,如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同志”一词逐渐演变成对同性恋者的另一个称呼。用的时候并不是如“某某同志”这样作称谓用,而是“某某是一个同志”、“某某参加了一个同志团体”这样。这种用法起先在同性恋群体中使用,后来影响逐渐扩大,上述地区的社会各界都采纳了这个用法,例如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就在《认识同志手册2001年版》中写道:“市长爱同志”。
  林奕华本人曾表示:自己希望用来取代同性恋的同志一词,是由孙中山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联想而来。林一方希望指出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另一方面则希望将讨论的焦点从性取向转移到性别议题。此后许多关注各种不同性别议题的人士都希望能用同志一词联结、包含、代表更多人,目前同志一词不仅限于同性恋者,已扩大到国际上通称的LGBT四大族群,也就是男同性恋者(Gay)、女同性恋者(Lesbian)、双性恋者(Bisexual)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例如2004年台湾出版的小说彩虹阴阳蝶,
副标题就是“跨性别同志的心路历程”。并且在这层意义之后出现如“直男”这个词汇。
  近年进入大陆后,由于绝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再使用“同志”这个词汇,使得这层含义反而后来居上。尽管这一层新的含义在大陆地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并使用,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和文件对这一外延含义基本不予采纳。
“同志”的评估与鉴定:
  性取向可以随时间的变换有所不同。评估应慎重,标准有一下几个方面:
  (1)性吸引力 sexual attraction  (2)性行为sexual behavior  (3)性幻想sexual fantasies
  (4)情感的喜好 emotional preference
  (5)社会的喜好 social preference
  (6)自我认定 self-idenification
  (7)同性╱异性的生活形态homo╱hetero life-style等之性取向。
  (8)爱情突变、失恋后均加大同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