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你管与春秋战国时期称呼的回答,你说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百姓没有姓氏?

那么苏秦,张仪,苏和张都不是姓?
2024-11-18 01:45:1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首先要明确一点,百姓在商场是指贵族。在国野合流之前,百姓是国人,属于国家统治阶级一份子,是军队主力。春秋时代,国野分隔被打破,没落贵族进入中下层国人阶级、甚至成为皂隶(见公元前539年,叔向慨叹:栾、邵、肯、原、狐、续、庆、 伯,降在皂隶矣……)。因此,在春秋中后期,姓氏已经实质合流了,以姓别血缘、氏别尊卑的时代彻底不在,以国为姓、以居住地方为姓(西门、东郭)的现象越来越多,所以在春秋中后期之后,平民有姓氏并不罕见,苏秦张仪之姓就是源自于此。

我之前说平民百姓没有姓氏的答案可能有些不达意,请谅解。

回答2:

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区别贵贱,贵族有氏,贫民有名无氏。姓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则可以通婚。后来在中国一直保持了这种传统,同姓之人通婚被视为禁忌。直到现代,这种传统才被逐渐打破,但是许多地方民间仍然不赞成同姓通婚。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姓、氏的差异渐渐模糊。战国以后,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这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一,遂称“姓氏”。因此先秦的姜姓跟汉朝后的姜氏是两回事:一个是姓、一个是氏。唐宋后中国姓氏学逐步定型,民国前《百家姓考略》、《姓氏考略》等典籍往往把诸姓(即先秦的氏)起源上溯至尧舜、甚至炎黄传说时期,并不符合今日的科学原则。目前已无任何姓氏是血统纯正的单一祖先或炎黄子孙,包括自称天下一曾无二曾的曾氏亦然。
综上:一战国之后,平民有姓。苏秦张仪是战国时期的
二男子的是氏,比如孔子子姓孔氏,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孔子其七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从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亲的字为孔氏

回答3:

对不起,我的回答可能有些误导性。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百姓普遍没有姓氏,但实际上有个别例外。例如,一些出身贫寒的人可能会被加上姓氏,以便于社会交往和身份识别。此外,还有一些来自外族的人可能会拥有自己的姓氏。
然而,总体来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姓氏仍然是贵族和士族的特权,而普通百姓则没有。这种情况直到战国后期和秦汉时期才逐渐改变,普通百姓也开始拥有姓氏。
再次为我的错误表示歉意,并感谢您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