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

2024-08-08 00:12: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有关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
  1、代表人物:蔡元培于20年代提出
  2、主要观点:
  (1)、教育应独立于政治和宗教,全权交给教育家
  (2)、教育行政独立
  (3)、教育思想独立
  (4)、教育内容独立
  (二)、教育的国家再生产理论
  1、代表人物:葛兰西
  2、主要观点:
  (1)、教育研究应分析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国家既通过学校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又通过经济的(社会劳动)、意识形态的(民主权利)和心理的(幸福、美满、闲暇)的手段赢得劳工阶级对国家政策的“同意”和“拥护”,从另一个方面实现国家霸权
  (3)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反映了国家霸权的需要,国家利益被设定为课程合法性的绝对基础
  (三)、人力资本理论(60年代)
  1、代表人物:舒尔茨于60年代提出
  2、主要观点
  (1)、“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个人在教育、卫生、医疗、为了获得就业机会进行迁移所付出的费用以及为了接受教育所放弃的费用,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部分
  (3)、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是当代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
  (4)、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比物力资本的增氏悔长速度快得多
  (5)、当代经济生活中资本积累的重点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
  (四)、筛选假设理论
  销核兆1、代表人物:迈克尔·史潘斯于1973年提出
  2、主要观点:
  (1)、其本前提假设:雇主由于不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因而雇用的决定便成为一种不确定的投资,成为一种风险投资。但雇主可以通过个人属性和特征间接地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
  (2)、信号和标识:求职者的个人属性可分两类:信号与标识。标识:可观察到的但不能改变的个人属性,如年龄;信号:可观察到的隶属于个人并且可以改变的属性。信号和标识可以表明一个人的生产能力
  (3)、教育成本与能力呈负相关:每个人的能力是固有的而且是不同的,教育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但却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支付同样的成本,能力较高的人能够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力较低的人只能获得较低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反映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有效信号,是雇主鉴定求职者能力,筛选求职者的装置
  (4)、工资与教育信号关系的调整与均衡:能力高的人,在职培训所需的成本较低,但生产率却较高,因而雇主支付他们较高的工资;由于教育水平反映了求职者的能力,因而教育水平越高的人,雇主付给他们的工资也越高,反之亦然。
  (五)、教育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1、代表人物:布迪厄
  2、主要观点:
  (1)、学校传递的文化与统治阶级的文化密切相关,其作用在于赋予并证明统治阶级文化的合理性
  (2)、教育的手段是“符号暴力”,即统治阶级通过文化符号影响的微妙作用来达到阶级控制的目的
  (3)、学校的课程是“霸权课程”,这种课程依靠政治利益来决定课程知识的取舍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制约性的表现
  1、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2、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制约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制约性的表现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制约性的表现
  1、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2、一定的民族文化对教育内容的选择的影响
  3、一定的民族文化对教育需求的影响
  4、一定的民族文化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
  5、一定的民族文化对教育方法选择和组织形式的影响
  (四)、人口对教育制约性的表现
  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教育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2、人口质量制约和影响教育的发展
  3、人口的年龄结构、就业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五)、科技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科学技术能够有力的改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2、科学技术对教育对象也有影亏租响
  3、科学技术还会渗透到教育资料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手段。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的劳动力
  2、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
  3、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
  4、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5、高等教育是知识、工艺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育一定阶级统治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对普通大众进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教育
  2、教育可以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制造一定的舆论
  3、教师和学生是任何一个时代政治稳定和变革的中坚分子
  4、学校本身肩负着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的责任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四)、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能提高人口质量
  2、教育能提高民族素质
  3、教育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
  (五)、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是继承、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的最佳手段
  2、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3、教育是创新技术成果的最佳方式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教育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
  1、发展的顺序性
  2、发展的阶段性
  3、发展的差异性
  4、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1、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
  2、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
  3、发展的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
  4、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1)、单因素论,也称单一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某一种因素决定的。常见的有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生物预定论、预成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2)多因素论,多因素论是与单因素论相对的一种学说,主张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以及在此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个人的已有发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2、内发论与外铄论
  (1)内发论,又称为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论等,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2)、外铄论,又称为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3、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
  又称二因素辐合决定论、双因素论、遗传环境决定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1)、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既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环境决定,而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
  (2)、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从怀孕起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区划分,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
  (二)、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何谓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外在的和内隐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神经类型、感受性等等。遗传素质细分起来还可以分为由基因所携来的与由生命诞生和分娩时的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永久性影响
  2、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影响了个体后天发展的差异性和可能性,对人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三)、环境因素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何谓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2、环境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遗传素质而言,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是更为根本的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每一种因素又可以划分为制度层面、观念层面、关系层面、物质层面等等。它们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的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了人的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了人的发展的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不过,由于环境因素自身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四)、学校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何谓学校因素
  学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制度组织起来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环境。学校因素是指那些影响学生发展的目的、制度、内容、人员、环境、手段等因素
  2、学校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学校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综合的作用,既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人的遗传素质与社会影响综合起来,提出适宜的发展目标,设置适宜的课程体系,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方法和评价形式,从而促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最大发展。比较遗传素质和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来说,学校因素的影响有以下特点(1)、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2)、遵循个体发展的规律;(3)、专门以促进学生的有价值发展为己任;(4)、有专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5)、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发展反馈手段。因此,学校是人的发展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