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中反省自己,有什么作用

2025-04-16 01:53: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反省是一面镜子 我个人认为,一个好老师是反思出来的,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才能不断的进步。 不管那一节课都应该反思,无论是成功的课,还是失败的课,反思的必要的、必须得。看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个导入片段,我认为这位执教老师更应该及时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反思一下几方面:1、创设教学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借助孙悟空、猪八戒等学生感兴趣的剧情人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这应该是这节课的一点可取之处,起码学生对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2、教师在课前的预设情境中,没有对本节课的关键点——“平均分”进行更好的预设,课堂上没有适当的引导,也就是因为教师提问和引导语言的不严密使得学生的思维背离了教师原本希望的“公平”。也就是我认为数学是严谨、严密的,数学课堂教学术语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才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3、我觉得创设情景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可理解度,比如这节课中,学生对猪八戒的能吃的注意力太大,使得教师无法在控制课堂。所以我认为分情境还不如直接说有三只猴子吃桃子,怎么分才公平?这样,首先三个猴子就是给学生留下了必须“公平”分的潜在的思路。学生易于理解,能直接参与,并能够自然的走进本课的关键点——“平均分”。总之,反思自己的语言,反思自己的情景创设,反思自己的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的失误在哪里?是这位执教老师应该反思的地方。 我们学校为期一个月的听评课活动中,我听到过这样一节课,一年级的《分类》,整节课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利用课件去商店购物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重要性, 并且在给各种图形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图形的形状和图形上面的动物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分类,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很高,而且教学目标明确,同时教师总是给学生一个很好的问题“老师还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得,你能告诉下老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在巩固练习中,老师没有用课本上的习题,而是找了15个不同的文具盒,让学生说怎么分,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上,教师没有关注到没一个孩子。还有一点就是虽然是数学课堂,但是学生回答也要讲究句子的完整性,在一点就是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较差,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最后一点是根据学生刚入学不久的情况,还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渗透一些习惯教育更有利于课堂的整体掌控。 在我校教研会上,校长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的教了多少年,也就是教学中用心的反思了多少年。”的确,多年来 ,我感觉听评课是老师们进步的一个过程,许多老师在听评课中感触很深,也进步了不少,可见,用心、及时有效的反思是我们教师进步的过程。在教研会上,教师们各抒己见,我把这些归纳如下:1、反思也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课堂上的闪光点,可以是课堂的失败之处,可以是自己在课堂上对突发事情的处理应急办法成功与否,可以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也可以反省下如果下次再讲这一节课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2、反思的时候要注意“落脚点”,目前大多数老师自认为反思的时候总是很片面,没有全面的具体的去反思。反思不仅仅是针对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细节进行反思,而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进行教学而反思。 总之,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整个教学行为的回忆和总结。只有不断的反省自己,才能思考出更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反省的同时拿笔记下自己的反思,以备不需之用。

回答2:

心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