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建立背景

2025-04-04 06:52: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地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球体,但它的表面(包括大地水准面)很不规则,有高有低,凹凸不平,不便进行测量计算。为了精确表示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以经纬度线来表示。按照国际惯例,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确定为零度经线,纬度则以赤道为零点,分别向南北半球推算。除此之外,测量成果需借助一个与地球形状大小相似的、表面光滑的参考椭球面向外推算,原点的建立,就是解决参考椭球的定位、定向问题,即在领土范围内,使地球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体面基本吻合,并在这一点将二者关系固定下来,从而使全国的测量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切合实际的计算投影面。
中国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坐标系,需要确定一个点作为起算点,这个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又称为大地基准点。通常在国家大地网中选一个比较适中的点作为原点,高精度测定它的天文经纬度和到另一点的天文方位角,根据“参考椭球”定位的方法,求得该点的大地经纬度、大地高和到另一点的大地方位角。这些数据称为“大地基准数据”。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并没有自己的大地原点,也就没有统一的大地测量基准——也就是大地坐标系,无法确定领土、领海的准确经纬度,很多地方采用的是局部假定坐标系,各地之间的地图难以拼接,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等受到极大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大地坐标系。
建国初期,中国测绘坐标系统引用的是前苏联的大地原点,从列宁格勒的普尔科夫天文台起算,参考椭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将前苏联1942年建立的坐标系统,逐级传递、引测到中国,建立起国家统一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这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极不相称,因为这个“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把远在万里之外的前苏联的大地原点延伸过来后建立的坐标系,因此在测绘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同时该坐标系与中国的地形地貌不贴近,极大地影响到经济建设等。
因此,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决定建立自己的大地原点与大地坐标体系,其中国家大地原点是整个大地基准设置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