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植株化学有哪几种诊断棉花的方法?

2025-04-08 18:38: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植株化学诊断:(1)棉花叶柄硝态氮诊断。叶柄硝态氮含量的测定是棉花氮素营养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田间常通过测定20~30片棉花功能叶叶柄中硝态氮的含量来诊断棉花氮素营养状况。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叶柄硝态氮一般从生长前期的20000mg/kg(以烘干重为基数)降至生长末期的1000mg/kg或更低,出现缺乏症或生长减弱的临界值为2000mg/kg,棉花产量则与其生长季节中硝态氮含量低于临界水平的天数有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发现,皮棉产量在1125kg/hm2左右时,各生育期叶柄硝态氮含量(以鲜重为基数)适宜水平分别为:苗期250mg/kg,现蕾到初花期500mg/kg,开花结铃期100mg/kg。

高产棉田叶柄养分适宜指标(mg/kg,鲜样)

总的说来,棉花叶柄中硝态氮含量的指标因不同时期而异。苗、蕾期一般应在400mg/kg以上,若降到300mg/kg以下,则植株矮小,蕾数减少,且伴有明显的缺氮症状。盛蕾、初花期,正常棉株应在200~400mg/kg之间,以300mg/kg左右时的蕾铃数最高;如在400mg/kg以上,则棉株枝叶茂盛,有徒长现象;反之,若低于100mg/kg,则叶色转黄,明显缺氮。花铃期一般以200mg/kg左右为好,如低于100mg/kg,则叶色明显转黄,后期易早衰;相反,如长期保持在300mg/kg以上,则表明氮素营养过旺。

(2)植株全氮分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棉花不同生育阶段植株功能叶的全氮丰缺临界指标是有差别的,现蕾期功能叶全氮量(N)低于35g/kg(干重,下同)为缺乏;35~45g/kg为正常;高于45g/kg为过量。初花期功能叶全氮量(N)低于25g/kg为缺乏;25~40g/kg为正常;高于40g/kg为过量。花铃期功能叶全氮量(N)低于25g/kg为缺乏;25~35g/kg为正常;高于35g/kg为过量。

(3)功能叶氨基态氮的诊断。尽管施肥条件、施氮水平不同,但蕾期至花铃期叶片氨基态氮含量的高低与经济产量密切相关。花铃期氨基态氮小于100mg/100g(干重,下同)时,经济产量均小于2250kg/hm2。要使经济产量达到3750kg/hm2以上,初蕾期叶片氨基态氮含量必须大于1.5g/kg,花铃期则要超过1.0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