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2024-11-09 09:22: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般认为二战没有直接的导火索 ,一般认为德军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是二战的正式开始。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以,希特勒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入侵波兰视为二战的导火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回答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双方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纸和约竟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战争结束后一个新的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宣告成立,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魏玛共和国就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了良机。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党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他的理论受到许多分子的狂热支持,到1933年,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1934年8月2号,希特勒夺取了政权,成为了位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袖,一场空前的世界大战正在悄悄地酝酿……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回答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凡尔赛和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不久,战争双方签署了凡尔赛和约。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凡尔赛和约作为华盛顿体系埋下的祸根,直接导致二战爆发。凡尔赛和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随着纳粹头子希特勒的上台,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正在悄悄地酝酿。

回答4:

真正地导火线是因为一战后德国备受侮辱,十分之一的人口,七分之一的领土,被分割了,而且奥地利一直以来都是德意志的一部分,一战后,奥地利失去大片领土,而且还被迫承认与德意志无关

然而一战中德国境内有些人背叛了他们的祖国,而这些人很多都是犹太人,一战后,很多犹太人继续迫害德意志人(不是说全部,比如说爱因斯坦就不是这样的犹太人)

希特勒让德国真正地站起来了,他上台不到6年,让德国经济从奔溃走向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当众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德国终于解了那沉重的枷锁

有人说希特勒发动了战争,但其实没有他,德国将有以下两个道路
1,继续被《凡尔赛条约》约束,继续被犹太人欺压,不能自拔
2,某个党派,让德国人站起来,因为当时德国反犹情绪高涨,并且很想向一战战胜者一雪前耻,照样会引发战争

回答5: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的顶点) (1938年9月)
3..第2次是德国突然侵略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 这三种说法理论上都成立,可供您做一下筛选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