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作品具有的高度的审美价值,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意境,现实与梦幻,人生和自然,水乳交融地掺和在一起,意境美,语言美,人物美,景致美。
首先,边城具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以一种和谐、圆融、静美的美学理想,牧歌田园诗的风格,抒情性手法的运用,展示着悠长、舒缓、优美的人生方式。《边城》的意境舒缓而优美,如翠翠的梦,就如极美的电影慢镜头:“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飞窜过悬崖半腰。”
其次,有学者指出,“《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最好的语言,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琪.读《边城》.文学评论.
第三,人物美。《边城》对主人公翠翠赋予自然的美:“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生动展现翠翠自然的活力与印记。
《边城》的景致描写也极美:“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有小小的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游来游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的颜色,逼人眼目。”无处不美,美不胜收。
沈从文执著于文学的独立价值,他用自己的智慧、对人生的挚爱、一生的磨难,供奉着“人性”,供奉着“美”,昭示着后人不断追寻在现代文明中丢失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的精神家园。《边城》入围高中语文课程文本,标志着“人性”被课程理论承认,对健康的、人性的、美的追求,已经提到课程目标的高度。
因为上述原因,《边城》具有了语文文本的经典性,《边城》以其经典性入选课程的意义还在于:在文化世俗化、阅读影视化条件下长大的当代青少年,经典文本完全可以被他们认同、接纳、内化,他们与经典文本对话的愿望非常强烈,原因很简单,审美是青少年的需要。
总之,文本是美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据此,《边城》符合所有的条件:“人文的”“丰富的”“健康的”,更重要的,是非常“美”的。《边城》在当代重新脱颖而出,无疑是因为它的“美”,淳朴的美,缠绵的美,苍翠的美,含蓄的美,画卷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回旋往复,余音绕梁,成为审美发展的教学珍品。
何为缺乏审美?《祝福》的社会悲剧如何审美?《边城》里面拙朴的民风和淳朴的人如何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