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了 超急 杜甫流亡地点 时间(全部)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很急

2025-01-05 07:41:3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流亡时间、地点及代表作: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被贬到华州任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安史之乱中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这年立秋后,杜甫伤心时政,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生活窘迫,却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等一千多首诗。

2、诗风:沉郁顿挫。

3、人格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

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

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回答2:

1、流亡及代表作: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被贬到华州任华州司功参军。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安史之乱中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年立秋后,杜甫伤心时政,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生活窘迫,却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等一千多首诗。
2、诗风:沉郁顿挫。
3、人格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回答3:

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共八首,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首诗有抒岁暮日晚,旅无依之愁,悲国家之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