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高原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并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高原的边缘,环绕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山脉,对南北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得高原气候严寒,干旱少雨,高原东部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生长茂盛,草类种属多,草质好,为我国著名优良牧场。
内蒙古属于高原。
我国的四大高原 :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内蒙古高原(Inner Mongolian Plateau)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称北部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称。
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国多风地区之一,年均风速4~6米/秒;是中国湖泊较多的地区之一,常年有水的湖泊湖水浅,面积小,或为雨季湖。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的80%,属欧亚温带草原区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绵羊及山羊放牧区和中国骆驼主要产区之一。
内蒙古高原平均每平方千米仅3人。为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汉族等各族人民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地区。
是的。
具体见
高原概况
内蒙古高原 (Inner Mongolian Plateau)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是中国天然牧场和沙漠分布地区之一。
内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黄河流经内蒙古高原中部的这一段,有的地方河谷紧缩,成为峡谷;有的地方河谷宽展,泥沙堆积成肥沃的冲积平原,这就是著名的河套平原。河套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称,这是劳动人民在这里修建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的结果。
内蒙古高原又称北部高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广大地区,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界祁连山麓和长城,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西长约二千多公里,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内蒙古高原上既没有青藏高原的雪山,也没有云贵高原上的峡谷,其地势起伏微缓,是一个可千里驰骋的高平原,主要由东部的呼伦贝尔高原、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等构成,阴山横亘中部,山南有河套平原、呼和浩特盆地等断陷平原和盆地。在阴山以北,地表坦荡开阔,低缓山岭之间,分布有宽浅的洼地或盆地,当地称为“塔拉”。这样的地貌,为内蒙古辽阔草原的形成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内蒙古高原是一个向北渐降的碟形高原。边缘地带最高。这种地形对高原上的干旱化有利。冬天高原寒冷,形成蒙古高压,自然无雨;夏季高原转热,成为低压区,吸引南风吹上,阻于边缘山地,截留大部分水汽,使高原成为雨影区。除边缘山地有冰川融水形成夏洪冬干的河川(如弱水、伊敏河等)外,就是边境的黄河。河川对高原的切割不显著,给风力吹飏提供了条件,这里一般风速每秒可达9米,飞沙走石不仅在岩石地面挖出沟槽和谷地,也可在特定地域堆成沙丘及沙山。所以,在草地被破坏的山足和高原中部,往往形成基岩出露的砾石“戈壁”;在流沙积聚的西部又可形成大片的“沙漠”。因此,戈壁和沙漠是内蒙古高原的显著地貌特色。内蒙古高原是近代地质历史时期里,地壳不断地抬升形成的。在上升的过程中,一方面整个地块发生和缓的拗曲,形成平缓的丘陵和宽浅的盆地;另一方面东部和南部微微翘起,翘得最高的地方便形成为山地。嵌镶在高原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和中部的阴山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高原面上有宽浅的大盆地,如呼伦贝尔盆地、二连盆地和居延盆地等,从盆地边缘到中心,几百公里的路程,高差仅二三百米,在地形类型上属堆积—剥蚀高平原。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高原西部气候干燥,大部分为沙漠和戈壁,植物比较稀疏,草场也较零散,有不少草滩分布在沙丘间的湖盆之中。由西向东,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增多,牧草也长得越来越好。气候比较湿润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牧草特别肥美,这里出产的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绵羊等良种牲畜驰名国内外。
高原地貌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边境一带是断续相连的干燥剥蚀残丘,相对高度约百米。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地质上古生代末期华力西运动使蒙古地槽褶皱隆起,燕山运动只发生广泛而和缓的挠曲和断裂。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使高原普遍抬升,并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溢,填充了低洼处形成熔岩台地,广布于高原东部,台地呈阶梯状,台面略有起伏。
高原上普遍存有5级夷平面,形成层状高原。燕山运动挠曲下陷地区,第三系湖相沉积层堆积甚厚,扩大了平地面范围。新生代以来,气候虽有冷温干湿的交替,但均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高原面分割轻微,过去形成的剥蚀夷平面大部得以形成平坦而较完整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边缘为砾质戈壁,往东南为砂质戈壁,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伏沙和明沙。伏沙带分布于阴山北麓和大兴安岭西麓,呈弧形断续相连;明沙主要有巴音戈壁沙漠,海里斯沙漠、白音察干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呼伦贝尔盟西部,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盟和巴彦淖尔盟的北部。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内蒙古高原 (Inner Mongolian Plateau)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是中国天然牧场和沙漠分布地区之一。
内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黄河流经内蒙古高原中部的这一段,有的地方河谷紧缩,成为峡谷;有的地方河谷宽展,泥沙堆积成肥沃的冲积平原,这就是著名的河套平原。河套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称,这是劳动人民在这里修建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的结果。
内蒙古高原又称北部高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广大地区,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界祁连山麓和长城,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西长约二千多公里,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内蒙古高原上既没有青藏高原的雪山,也没有云贵高原上的峡谷,其地势起伏微缓,是一个可千里驰骋的高平原,主要由东部的呼伦贝尔高原、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等构成,阴山横亘中部,山南有河套平原、呼和浩特盆地等断陷平原和盆地。在阴山以北,地表坦荡开阔,低缓山岭之间,分布有宽浅的洼地或盆地,当地称为“塔拉”。这样的地貌,为内蒙古辽阔草原的形成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内蒙古高原是一个向北渐降的碟形高原。边缘地带最高。这种地形对高原上的干旱化有利。冬天高原寒冷,形成蒙古高压,自然无雨;夏季高原转热,成为低压区,吸引南风吹上,阻于边缘山地,截留大部分水汽,使高原成为雨影区。除边缘山地有冰川融水形成夏洪冬干的河川(如弱水、伊敏河等)外,就是边境的黄河。河川对高原的切割不显著,给风力吹飏提供了条件,这里一般风速每秒可达9米,飞沙走石不仅在岩石地面挖出沟槽和谷地,也可在特定地域堆成沙丘及沙山。所以,在草地被破坏的山足和高原中部,往往形成基岩出露的砾石“戈壁”;在流沙积聚的西部又可形成大片的“沙漠”。因此,戈壁和沙漠是内蒙古高原的显著地貌特色。内蒙古高原是近代地质历史时期里,地壳不断地抬升形成的。在上升的过程中,一方面整个地块发生和缓的拗曲,形成平缓的丘陵和宽浅的盆地;另一方面东部和南部微微翘起,翘得最高的地方便形成为山地。嵌镶在高原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和中部的阴山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高原面上有宽浅的大盆地,如呼伦贝尔盆地、二连盆地和居延盆地等,从盆地边缘到中心,几百公里的路程,高差仅二三百米,在地形类型上属堆积—剥蚀高平原。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高原西部气候干燥,大部分为沙漠和戈壁,植物比较稀疏,草场也较零散,有不少草滩分布在沙丘间的湖盆之中。由西向东,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增多,牧草也长得越来越好。气候比较湿润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牧草特别肥美,这里出产的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绵羊等良种牲畜驰名国内外。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边境一带是断续相连的干燥剥蚀残丘,相对高度约百米。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地质上古生代末期华力西运动使蒙古地槽褶皱隆起,燕山运动只发生广泛而和缓的挠曲和断裂。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使高原普遍抬升,并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溢,填充了低洼处形成熔岩台地,广布于高原东部,台地呈阶梯状,台面略有起伏。
高原上普遍存有5级夷平面,形成层状高原。燕山运动挠曲下陷地区,第三系湖相沉积层堆积甚厚,扩大了平地面范围。新生代以来,气候虽有冷温干湿的交替,但均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高原面分割轻微,过去形成的剥蚀夷平面大部得以形成平坦而较完整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边缘为砾质戈壁,往东南为砂质戈壁,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伏沙和明沙。伏沙带分布于阴山北麓和大兴安岭西麓,呈弧形断续相连;明沙主要有巴音戈壁沙漠,海里斯沙漠、白音察干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1400米。地面坦荡,起伏和缓,多宽广盆地。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草原辽阔,为中国重要牧区。西部沙漠分布广。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是中国天然牧场和沙漠分布地区之一。 内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