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杆的高度:一队工程师在丈量一根旗杆的高度,他们只有一根皮尺,不好固定在旗杆上,因为皮尺总是落下来。一位数学家路过,拔出旗杆,很容易就量出了数据。
他离开后,一位工程师对另一位说:“数学家总是这样,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我们长度。”
统计学家数学的组成是百分之50公式,百分之50证明,百分之50想象力。拓扑学家不能区分咖啡杯与面包圈,统计学家头在烤炉脚在寒冰时,会说:“平均感觉是良好的。”
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谜语: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
3.八分之七。(打一成语)
“八分之七”用数学符号写出来,把数字7写在分数线上面,8写在分数线下面,谜底是成语“七上八下”。
在上面这些谜语里,用一些很简单的数学知识,对谜语的文字作出新的理解,可以帮助猜出答案。
另外一类数学谜语,谜底是数学名词。还是来看几个例子。
4.七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
平常报数目,是从小到大顺着数,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现在他说“七六五四三二一”,是从大到小,倒过来数了,所以谜底是“倒数”。
5.讨价还价。(打一数学名词)
买东西讨价还价,要经过反复协商,才能达成双方都同意的钱数。这种协商钱数的过程,可以戏称为“商数”。谜底是商数。
6.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
“你盼着我”,是你在等候我;“我盼着你”,是我在等候你。两人互相等候,可谓“相等”。谜底是相等。
7.成绩是多少?(打二数学名词)
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大同小异(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相似
这个脑袋真正灵,忽闪忽闪眨眼睛,东南西北带着它,加减乘除不费劲(打一计算工具)
谜底:计算器
一支队伍长又长,有头无尾排成行,"."的后面分小节,节节外表都一样(猜一种游戏)
谜底:无限循环小数
储蓄(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积分
两羊打架
谜底:对顶角
五角一趟
谜底:一元二次(推算法)
射线的特点(有头无尾)
直线的长度( 无穷无尽)
等号为裁判(说一不二 )
奇数找成员( 无独生偶)
把数位当位数( 张冠李戴)
只做题不验算( 主观臆断)
做作业凭抄袭(青出于蓝
片甲不留(打数学名词一)整除
增长方式(打数学名词一)加法
上车须知(打数学名词一)乘法
考试作弊(打数学名词一)假分数
我有很多,5.3上就有很多呀,先告诉你一个好了,要是还想要,我就再给你。
数学趣事:统计学家数学的组成是百分之50公式,百分之50证明,百分之50想象力。拓扑学家不能区分咖啡杯与面包圈,统计学家头在烤炉脚在寒冰时,会说:“平均感觉是良好的。”
旗杆的高度:一队工程师在丈量一根旗杆的高度,他们只有一根皮尺,不好固定在旗杆上,因为皮尺总是落下来。一位数学家路过,拔出旗杆,很容易就量出了数据。
他离开后,一位工程师对另一位说:“数学家总是这样,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我们长度。”
一个旅馆有无限个房间,并且已经客满。现在又来了一个旅客,问,如何将他安排进去呢?
运用极限和映射即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