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1.历史剧《屈原》通过屈原与南后、靳尚的斗争生活,歌
颂了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贵品质和刚直不阿、勇敢顽强
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南后,靳尚之流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罪恶
行径。此剧写于1942年1月,正值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制造
“皖南事变”之后。剧本的现实意义在于:利用历史事件,以古
鉴今,揭露现实,影射和抨击国民党反共罪行,鼓舞人们向妥协
投降的黑暗势力作不懈的斗争。由于作者所展示的历史画面与当
时的黑暗现实十分相似,所以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有力
地配合了当时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以及对国民党反共卖国政策的
斗争。
2.历史剧《屈原》中的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诗人和
政治家的典型。他光明磊落,刚直坚毅,具有强烈的爱祖国、爱
人民的精神,为真理而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至诚和坚贞是他的
基本性格特点,至诚表现了他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坚贞表现了
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的这种性格特征既表现在他平时作人
及教导学生上,如他写的《桔颂》,他对宋玉的教诲,就是他独
立不移,坚贞不屈性格的流露,同时更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政治主
张上: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内政上主张修明政治,以人民为
本。他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在身受诬陷时,他仍关心祖国和
人民的命运,痛斥楚王的昏庸、卖国求荣者的无耻。当他被囚禁
在东皇太一庙时,他高吟《雷电颂》,突出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极
度愤慨,对光明的热切向往以及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最后,屈
原投向了人民的怀抱。通过屈原的形象,剧作表现了反对分裂投
降,主张团结御侮、诅咒黑暗、歌颂光明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的主题。对屈原性格的赞美,实际上是唱出了整个中华民族不畏
强暴、英勇斗争、争取自由解放的心声。
3.历史剧《屈原》中的婵娟,是作者在深刻理解屈原精神
的基础上,适应主题表达的需要,根据屈原诗作中女耍形象虚构
出来的艺术形象。她是“屈原辞赋的象征”,屈原精神的继承者,
道义美的化身和屈原形象的有力补充。作为屈原的侍女和弟子,
她对屈原无比尊敬和爱戴,对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深信不
疑,对屈原在维护楚国独立和尊严这一神圣事业中的作用有深刻
理解。在她看来: “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
“先生如果死掉,那我们的楚国就会完了。”面对南后对屈原的诬
陷,她坚信屈原的道德情操是无比高尚的,发誓要同先生共忧
愤,同生死。她挺身而出,当众揭露南后和张仪陷害屈原,出卖
楚国的阴谋罪行。当她被关进监牢里时,担忧的不是自己的生
死,而是先生的安全和下落。后来她接受卫士的搭救,化妆逃出
囹圄,也完全是为了“去救三阊大夫”。她的心地如水晶般的明
净透彻,她鄙夷任何虚伪、诡诈和朝秦暮楚,她愿意为自己所热
爱的人物和事业献身。最后她误饮了奸人企图毒害屈原的毒酒,
不幸中毒身亡。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因能代替先生赴死而
感到幸福,表示死而无憾。婵娟的美好品德,是屈原诗篇中那种
高洁、纯正、热烈、幽婉的感情因素的形象体现。
4.《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关押
在东皇太一庙时,倾诉的大段内心独白,是一首反抗腐败,歌颂
正直的颂歌,也是全剧思想、精神和艺术上高度升华的集中体
现。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雷电之夜,经过事实的教育和自己的思
考,屈原开始冲破了旧的樊篱,抛弃了对楚王的幻想,决心到人
民群众中去寻找新的力量和支持。所以《雷电颂》不仅是人物弃
旧图新的表白,而且是40年代人民呼声的回响。作者巧妙地通
过屈原之口传达了人民的呼声,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
在艺术上,《雷电颂》气势磅礴,激情澎湃,全诗采用象征
手法,表现出屈原反抗强暴,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力量。《雷电
颂》的精神与屈原的诗人气质和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十分
合拍,体现了诗与剧的完美结合。这首诗还以屈原主观抒情的方
式,用美丽、淳朴、真率、自由的大自然和黑暗污秽的现实社会
相对照,寄托着对新社会、新中国的美好理想。语言简洁精炼,
203·
饱含憎恶黑暗,景仰光明的感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屈原》是一部充满诗情的剧作,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这
出历史剧显著的特色。
(1)在选材和剪裁方面,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在不违背历史
真实的前提下,适当虚拟情节,达到对现实的暴露与鞭挞,如南
后设计诬陷屈原等情节就是作者虚拟的。
(2)主题重大,矛盾尖锐,结构严谨,情节大起大落,大开
大合,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剧本始终围绕着关系国家存
亡,人民安危的重大政治路线问题进行,在剧本的总体构思上做
了精心设计和缜密安排,把屈原30多年的经历集中到一天之内,
以联齐抗秦和绝齐亲秦的矛盾冲突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剧情的
发展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引人人胜。
(3)在人物塑造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结合,突出人物
的精神和品格。比如屈原,不再是历史上那个郁郁不得志,最后
投汩罗江而死的三闾大夫,而是一个具有火一般刚直不阿,至诚
坚贞性格的斗士。婵娟则是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对屈原形象起
到了烘托、补充的作用o..\J
(4)语言奔放,富有强烈的诗意美。剧中不时穿插抒情诗与
民歌,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桔颂》贯串全篇,增添了诗的
光彩。《雷电颂》气势磅礴,诗情浓郁。人物的台词则是诗化了
的口语,有节奏的散文,又注意句子的工整和对仗,跳动着诗的
节奏和诗的韵律,使全剧像一首壮丽的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