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
它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
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但是,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难度较大。总的来说,山区比较贫穷。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崩塌,就是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
主要防治措施:采用拦挡,网包,清挖和锚固等加固工程。
滑坡,就是在重力作用下,土石体沿着滑动面作整体下滑。暴雨或者在斜坡上蓄水灌溉,也常常引发滑坡;
主要防治措施:开挖排水沟或截水沟工程,减少滑坡体含水量。
泥石流,在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当夏季突降暴雨或冰雪融水汇集时,常会发生泥石流。
主要防治措施:护林造林,修建水库,拦沙坝,开挖导流沟等工程。
山区的分类方法很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按山区的基础物质,可分为黄土山区,石灰岩山区等;按山区的景观可分为高寒山区,密林山区,荒山区等;按距离城市和交通线的远近可分为深山区,浅山区;按山区的地面组成物质,可分为石山区、土山区等;按山区的高度可分为高山区,中山区和低山区。
平原的定义
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指广阔而平坦的陆地。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坡度在5°以下。它以较低的高度区别于高原,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
平原的类型
平原的类型较多,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构造平原、侵蚀平原和堆积平原,但大多数形成一般都是河流冲击的结果。堆积平原是在地壳下降运动速度较小的过程中,沉积物补偿性堆积形成的平原。洪积平原、冲积平原,海积平原都属于堆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冲积平原。侵蚀平原,也叫剥蚀平原,是在地壳长期稳定的条件下,风化物因重力,流水的作用而使地表逐渐被剥蚀,最后形成的石质平原。侵蚀平原一般略有起伏状,如我国江苏徐州一带的平原。构造平原是因地壳抬升或海面下降而形成的平原,如俄罗斯平原。
平原的其他分类很多,成因复杂。根据海拔高度,平原可分为低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和高平原(海拔200米—500米之间)。根据地表形态可分为平坦平原(如冲积平原),倾斜平原(如海岸平原、山前平原),碟状平原(如内陆平原、湖成平原)、波状平原(如冰碛平原,多河流泛滥平原)等。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平原,和非构造平原,非构造平原分为:堆积平原和侵蚀平原。
平原的形成
平原是地壳长期稳定、升降运动极其缓慢的情况下,经过外力剥蚀夷平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冲积平原主要由河流冲积而成。它的特点是地面平坦,面积广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两岸地区。
侵蚀平原主要由海水、风、冰川等外力的不断剥蚀、切割而成。这种平原地面起伏较大。
华北平原的形成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亿三千多万年以前的燕山运动时期。那时北方地区曾发生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高耸的太行山。到了距今三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时,太行山再次抬升,东部地区继续下陷。久而久之,就在山麓东部形成一大片扇面状冲积平原,由于黄河、海河、滦河等水系每年都要挟带大量泥沙,自西而东冲刷和堆积到东部低洼地区,使古冲积扇面积不断向东延伸扩大,最后终于形成了坦荡辽阔的华北平原。
平原的特点
世界平原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原不但广大,而且土地肥沃,水网密布,交通发达,是经济文化发展较早较快的地方。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另外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石油等也富集在平原地带。
黄淮海平原基本特点
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平原的简称。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它大体以黄河为轴线,往南到淮河,属淮河水系,通称黄淮海平原 ,这一平原,东北为沂蒙泰山区,西部为伏牛山区,面积15万方平方
http://baike.baidu.com/view/26000.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