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475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 《史记�6�1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又说:“秦既得志,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独有《秦记》;又不载月日,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着……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 上述所引的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下历史事件: 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取得齐国大权,天下无人来管。所以晋国的“篡臣贼子”们在夺取晋国权利的道路上越来越肆无忌惮,终于由六卿分权逐渐演化为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卿灭智氏瓜分其地,三分国权。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以至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取得周天子的承认,立为诸侯而各其国。田氏也终于于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认,立为诸侯,沿用齐国国号。 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么,他为何把春秋战国的分界选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间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载,继《春秋》所记历史的时间之后,选择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 那就是为了叙述方便了,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天子开始,事情又总有其不同;周元王是一朝天子(《史记�6�1十二诸侯年表》所载周敬王之死的时间即是公元纪年的公元前476年;《史记�6�1六国年表》载,敬王之子于次年继位,即周元王),从他的朝代记起,便于陈述史实。
春秋,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以为周朝的分封制. 把国家分成很多份给了诸侯. 而周王朝的腐败.和各诸侯的蠢蠢欲动. 出现了春秋.就是有很多诸侯国互相征战的时期. 到了战国.诸侯国已经成了一个一个的国家. 最后秦国统一天下.成立秦
春秋时期是在东周这个王朝还存在的时期。而东周真正灭亡之后,则进入战国时期。
根据当时各国的实力分的,春秋时分为五霸,战国时为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