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高原反应有哪些症状?如何克服?

2025-05-03 19:04: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脉搏(心律)频率:平原地区正常脉搏为72次/分,初到高原时脉搏可增至80-90次/分,个别人可达100多次/分,居住一段时间后,便可恢复。

  二、呼吸:轻度缺氧时,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随缺氧加重呼吸频率也进一步加快,感到胸闷气短。适应后,会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三、血压:平原地区正常收缩压为11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0-80毫米汞柱。初上高原时,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使皮肤、腹腔脏器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保证心脏冠状动脉、脑血管内的血液供应,适应后亦会恢复正常。

  四、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轻度缺氧时,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如情绪紧张、易激动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进入较高海拔地区后,则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为嗜睡、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少数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甚至昏迷,若转入低地后会恢复正常。神经症状的表现轻重常与本人心理状态和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的人,反应就多些;相反,精神愉快者反应就较少。

  五、消化系统:进入高原后,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除胰腺分泌稍增加外,其余消化食物的唾液、肠液、胆汁等分泌较平原时减少,肠胃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紊乱症状。在高原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可逐步恢复。

  在高原,如果持续感觉不适就应该上医院治疗,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以恐惧的心理走进高原。

回答2:

进入西藏出现高原反应很常见。未适应者一天内进入高原地区后6~24小时发病,出现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和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饮酒过量时表现相似。有些病例出现口唇和甲床发绀。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少数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
怎样克服:1. 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未改善前,应终止攀登,卧床休息和补充液体。轻症者可不予处理,一般经适应1~2周症状自行消失。
2. 氧疗 经鼻管或面罩吸氧(1~2L/min)后,几乎全部病例症状缓解。
3. 药物治疗: 头痛者应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普鲁氯哌嗪;恶心呕吐时,肌注丙氯拉嗪(或甲哌氯丙嗪);反应较重者酌情选用镇痛、镇静、止吐等药物对症治疗,如去痛片、地西泮、甲氧氯普胺等。头痛及呕吐还可用“氨扑苯”及“消呕宁”,后者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而对其他区域无抑制作用。严重病例,口服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和乙酰唑胺联合应用。
4. 宜地治疗: 症状不缓解甚至恶化者,应尽快将患者转送到海拔较低的地区,即使海拔高度下降300m,症状也会明显改善

回答3:

初次到高原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都只是胸闷、呼吸不畅、口干、头晕恶心、提不上力等,这都属于正常范畴,一般一到两天的潜伏期及适应期过后就没有问题了。严重的话会昏迷不醒,需要即刻到医院输氧就医的。

回答4:

高原反应症状有这些:头痛、心慌、气短、胸闷、心跳剧烈、食欲不振。低烧、高烧、呕吐、意识恍惚、出现幻觉。
如果高原反应比较小,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休息一段时间症状就会消失会减弱。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红景天、奥默蓝养片,葡萄糖液等。严重高原反应适量吸氧。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