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否应该商业化

2024-11-08 09:44:1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我个人以为,首先要搞清楚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传统文化应该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民族精神的支柱,不能简单的商业化,或曰市场化、资本化,大众文化以其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特有优势,具有大众化、世俗化、生活化等特点,可以通过市场化即文化市场(西方称文化工业)的形式来发展它,如旅游文化的商业化运作等;但是在大众文化商业化设计到民族文化的存亡时就要警惕了,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大众化不能走向极端。

回答2:

其实,我是支持传统文化商业化的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乞丐偶尔捐款做慈善,或者有个乞丐专门捡破烂,把捡破烂的钱全部捐给公益机构等等类似的报道。不管这些真实与否,我们会发现,从表面上这些事情传达给人的是一种非常积极正能量的事,但是深入思考我们会有疑问,这些人在捐款的之后,他们本身得到帮助没有,这样的付出是否对他们本来艰苦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负担?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笨的人?其实,是我们把问题看得太复杂了,富人可以做慈善,穷人为什么不可以?每个人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这有什么错?他不偷不抢,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双手得到的钱,难道你还要去管他怎么花吗?
传统文化是否商业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把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下去。有人会说,商业化可以帮助传统文化发展,更好的传承,对,你是对的,给予它们商业价值,然后让它们迎接更好的春天。
我在网上看影评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有人发牢骚,为什么我们国家只知道拍古装片,不能拍拍科幻片?学学别人美国大片,看得多舒服。美国没有历史,他们拍不了古装片,所以他们只能拍科幻片。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底蕴,是社会资源,是公共资源,我们可以在公益的基础上传承,也可以让它商业化。不矛盾也不冲突。
传统文化如果被商业化,其实很多细节会被篡改,因为商业需要,因为社会需要。天天看西游记,各种各样的翻拍,很多花样,可我还是觉得86版的西游记最好看,是经典,无法超越。现在翻拍的西游记,大多数影片商业气息太浓,失去了文化本身应该体现出来的。所以商业化,对于文化的传承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让人对于文化有所误解甚至是曲解,最终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却不知道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难道不可悲吗?
屈原被玩坏了,西游记被翻拍了,潘金莲被洗白了,孙悟空变得更像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象征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商业化的结果,并不是说商业化不好,而是在你们决定将传统文化商业化之后,那么你们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保留而是为了赚钱。文化内容可能被永久性的修改,曲解。
在一些历史名胜古迹,人们造访之后留下的不是缅怀,也不是敬畏,而是无处不在的垃圾跟到此一游。这是也是商业化带来的影响,不是说商业化不好,而是商业化注重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它是否能够给人创造利益。

回答3:

我觉得传统文化不应该商业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炎黄子孙要做的是把文化传承下去,而不是用商业化的模式去改变它。如果让传统文化去适应我们,那当今社会岂不是乱了套了?另外,举个例子,王者荣耀就是传统文化商业化的典型事例。在游戏中,有很多歪曲历史的东西,是不值得提倡的。当今社会的孩子们,大部分都玩游戏,都必定会多多少少受其影响。王者荣耀里的人物形象会深深地嵌在孩子们的脑子里,使孩子没办法认清真正历史,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悠久历史就会被丢失,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伤令人心寒的事情啊!中国是唯一现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所以我们更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绝不能让她丢失。更不能让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去影响文化的传承!

回答4:

长期以来,厦门做文化的人一直耻于谈商业,尤其推广国学的人,在金钱面前尤显 “羞涩”。然而事实上,良性运作的商业无疑是最佳的文化推广方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汉服无疑是可以商业化的,而且商业化的推广更有利于汉服文化的普及。
举目望去,韩菜餐馆里的侍者尽着韩服,日本餐馆的侍者亦尽着和服、木屐,民族特色浓郁。韩式婚礼、日式婚礼中,两民族的节日服装亦“各显风骚”。由此可见,仅礼仪、高档餐饮这两个领域,便可以为汉服产业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正如国学可以成为一种“时尚”,汉服不也可以作为一种时尚推广么?今年正值奥运之年,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正如圣火一般熊熊燃起,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也越来越为市民所重视,这对于传统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言,正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但是,商业化的运作需要专业、专职人士来参与。马花花的工作为厦门汉服产业的发展点燃星火,贾春雷的商店开业的话亦可以进一步助燃;但是若要实现真正的市场推广,仅有马花花与贾春雷远远不够,市场还需专业、专职的商家介入运作。(陈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