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国有制,所有制怎么区别?

2025-04-04 21:56:1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 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 经济关系。生产资料的 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 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居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该所有制结构的性质。

公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生产力决定所有制关系。即公有制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占有产品,从而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
  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了两种公有制形式:一是原始公社的公有制,它是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一种公有制。在这种生产关系下,部落成员按年龄、性别分工,共同采猎,所有成员平均分享劳动成果。随着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从而原始公有制让位于私有制。另一个公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无产阶级利用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即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国有制是国家统治集团做为主体对生产资料实行所有。
国有制有很多种,比如奴隶制国有制、封建制国有制和资本主义国有制。这些都是不同的国家统治阶级的集团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形式。
国有制的统治集团是一个不生产的阶级。其利用国家强制及暴力工具和财政及法律来维护国有制的存在。
由于国有制统治集团是一个不生产阶级,其必然也就是一个剥削阶级。其什么也不生产,但是,其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与支配,依靠赋税的横征暴敛,而聚集和霸占财富,并实现国有制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由于国有制的所有者主体不过是一个不进行实质性劳动的剥削阶级的统治集团,因此,国有制不仅不是公有制,而且是这个官僚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私有制。

回答2:

区别:所有制包含公有制,公有制包含国有制,国有制是公有制主体。
公有制,一种相对于私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所有制消失,生产资料不进行排他性占有,目前中国社会的公有制的表现形式一般被认为可区分为“国家所有”及“集体所有”两种,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均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国有制是指全体劳动人民作为一个共同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其产权具有不可分性,由全体劳动人民作为一个共同体共同行使产权。
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权活动的行为规范。

回答3:

首先这三个并不是并列的概念,所有制是指的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属于谁,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一般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而公有制便是所有制的一种,是规定社会生产资料属于国家,属于全部广大人民,而不是只属于个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中国的经济制度便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而国有制是公有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有制的一种成分,中国公有制的主体便是国有制,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中的国有成分。

回答4: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归谁占有的制度。 所有制形式包括公有制,私有制,混合所有制等。 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制度。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 私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私人个人所有的制度。资本主义是私有制为主体。 混合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有。

回答5: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或资本)占有、使用、处置并获得收益等一系列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关系的总和。所有制可分为:分封制、私有制、国有制、公有制、共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