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025-02-14 07:17: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背景:

1、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农村里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地主,他们被称为“豪农豪商”,后来成为倒幕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武士等级内部的分化也日益加剧,其中有一部分下层武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世界观都逐渐地向资产阶级方面转化,成为尚未成熟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言人。后来正是这些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代替资产阶级,成功地领导了倒幕维新运动。

2、就国际环境而言,明治维新是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严重威胁下爆发的。幕府腐朽的专制统治、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以及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遭受悲惨命运的前车之鉴。

使日本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机,打击、驱逐外国势力,实行开国进取政策,必须改革幕藩体制,推翻幕府统治。

扩展资料

1、积极影响:

(1)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使日本仅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

(3)此外,它对亚洲国家立志改革、摆脱民族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消极意义:

(1)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

(2)日本较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的同时,却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筵席上占有一席位置。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回答2:

明治维新始于1871年,在其发生前的两个半世纪(1603-1868),日本也是受到德川幕府统治,而日本的皇族-天皇亦受制于德川政权,换言之,德川政权的大将军在该两个半世纪以来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在德川幕府统治期间,基于外国人产生恐惧,所以其对外政策上采取了[锁国]政策,亦即将日本断绝和外国的来往,直至十九世纪未,美国海将培里来日,日本才重开门户。

而对内方面,德川幕府将人民分为四等级,依次序是武士、农民、工匠和商人。武士在当时是拥有特权的,除了是唯一可以佩剑的人外,亦可以接受军事训练和教育,由于日本人民于当时不能随意改变其职业和社会地位,因此德川幕府避免了由于社会出现激烈变化而出现的不稳定,所以可以平稳地维持其统治。

可是由于长年的和平,令武士阶级生活开始腐化,以致债台高筑,这严重地影响了日本的社会稳定;而且,商业的发展亦令到商人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他们对自己的于社会地位之低产生不满,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因此,他们支持一些能令他们地位提高的活动;再者,计多日本人透过学习早期日本历史明白到自己应效忠的为天王,而不是德川幕府的大将军;再加上当时美国以炮舰政策强迫日本开放门户,暴露了德川幕府的无能,这些不满终于导致了<<尊王攘夷>>运动的发生。

由于该运动得到日本西南大藩如萨摩,长洲等支持,所以于1868年大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将其权力交结年仅15岁的睦仁天皇(后称明治天皇),这一政治运动称为<<王政复古>>,它的出现亦证明了德川幕府长达265年的统治正式结束。

虽然德川幕府政权结束,但是天皇权力还没有真正恢复,新政府领导人大部份也是来自西部四大藩的武士和一些宫廷贵族,他们被称为[明治寡头]。为了获得人民的支持,他们利用天皇的明义来进行统治。由于他们较年青,受过良好教育,因此较有冲劲,他们更明白到自强的重要性,所以着手彻底改革,使日本富强,口号是[富国强兵]。

明治寡头于1868年4月提出了<<五条誓文>>,以表明自己的统治方针,内容虽然十分空泛,但却为明治改革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其内容由于太过空泛,令领导人能得到充分理由执行其认为正确的政策,而且<<五条誓文>>亦宣布了日本政府的长远政策,为明治维新的基本,在1871年,明治维新便开始了!

回答3:

黑船事件发生后,激化了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同时激发了爱国武者的救国图存之心
首先出现了尊王攘夷运动,同中国的义和团类似,驱逐外国侵略者,维护本国政权统治,面对西方列强的强大压力,也为了削弱日益强大的反对势力,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了严厉镇压,1863年8月木府在京都发动政变,尊攘派被赶出京都,尊王攘夷运动失败,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成了倒幕运动,幕府为了消除倒幕派的借口,假装把权力还给天皇,即大政奉还,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了,但幕府实际上还拥有很大权力,鸟羽伏见战役后,国内形势愈发对倒幕派有利,戊辰战争后,幕府统治退出日本历史舞台,新政府宣布改元“明治”,迁都江户,即东京,江户后来改名东京。国内幕府势力消除后,国外民主思想和国际局势压迫,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救亡图存,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回答4:

在19世纪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实行的苛政,激起了大量农民的起义。同一时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庭手工业或手工工场。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商人、特别是金融高利贷商人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在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大名(地方领主)、武士,与要求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商人们结成政治性联盟,与农民一并成为“倒幕派”的骨干力量。 1853年,美国殖民主义者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近海,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而不仅局限于长崎,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停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斗争的目标

回答5: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阶级:士农工商等级森严,武士地位下降政治: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独立的实现思想:启蒙思想在日本广泛传播外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