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陆逊还有机会赢吗?
按演义故事中的说法,陆逊在夷陵之战时说过,自己的计策,只有诸葛亮能看破,但万幸,诸葛亮并不在前线。也就是说,陆逊没有把握可以战胜诸葛亮。
讨伐东吴,指的是三国中后期,因荆州之失,关羽之死而暴怒的西蜀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亲率大军东进伐吴的故事。而夷陵之战,则是本次战争的关键战役,此战一举扭转了东吴的败象,将刘备的伐吴大军彻底击溃,成为了三国时代三次以少胜多大战役的最后一战。夷陵之战东吴主帅,就是被称为东吴四都督的最后一位,陆逊,陆伯言。
陆逊二十岁时就被孙权征入自己的谋士团,并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吕蒙偷袭荆州就是由陆逊配合完成的。吕蒙死后,陆逊就成了东吴最有实力的军事指挥家,只不过因为和众将相比还是略显年轻,资历不足,所以才没肩负重任。在刘备伐吴之时,前期孙权败多胜少,陆逊临危受命这才抗起了东吴都督的大旗。
刘备伐吴,违背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诸葛亮坚决不同意,刘备因此很生气,所以并没有带诸葛亮,而是亲征东吴。虽然刘备戎马半生,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毕竟刘备的战斗经验里,败多胜少。而且因为自己已经是蜀汉天子了,手握重兵,所以刘备觉得任何谋略在实力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于是,并没有把东吴陆逊的战略性撤退当回事。
当陆逊把不便于屯兵扎营的山林地带留给刘备的时候,刘备没有任何怀疑,直接就令军队顺山势扎营于山林之中,绵延数百里。这种安排不但分散了军力,而且还把自己扔在了柴火堆里。刘备的扎营图本被送回成都诸葛亮手里的时候,诸葛亮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此战必败,但无奈已经鞭长莫及了。
如果伐吴的是诸葛亮,那么就不会有夷陵大败,因为诸葛亮深知兵法,又用兵谨慎,必然不会上陆逊的当。
假如是诸葛亮,那么以他谨慎的态度,陆逊是根本没有机会赢的,还可能灭了吴国。
除非换作神仙,不然别说诸葛亮,韩信、李世民、王阳明去打夷陵之战都不一定有机会。首先蜀汉刚刚建国,后方本就不扎实。虽然演义说刘备仁义治国,民心所向,但史实却有不同。
第二左右无人。文方面庞统战死,法正病逝,诸葛亮完全不支持,同时得镇守后方。夷陵之战身边带的有名的文臣也就马良、刘巴。
武方面也很可怜。魏延守汉中重地,赵云反对被派去管后勤,而且他的带兵能力没有想象那么强。关羽败亡于麦城,张飞被手下谋杀,马超守羌族,黄忠病死,唯一有名的将领估计就黄权、廖化。
第三兵力。演义说蜀汉二十万大军,实则考证就三万,加上助阵的少数民族,也就五万兵。东吴演义说陆逊领兵七万,实则考证差不多也五万。
双方兵力差不多,而知道大体地形就明白,隔个长江北边还有曹魏。这时候东吴向曹魏称臣,陆逊可以没有顾及的跟蜀汉干架,但刘备不行,他还有时不时看看北边曹丕的动向。
这场仗本身就没法打,如果接受孙吴求和图发展,可能三国鼎立还得持续很久。毕竟刘备在,政治就没太大分歧。后来诸葛亮南定内乱,七出祁山,怒贬李严,苛法治国,种种祸患都是政治原因。
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陆逊后面可能不会赢,是因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优秀军师,他打过很多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