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设计的宗法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这个根本大法,决定了各诸侯国公族势力的强大。除了晋国,以暴力方式铲除了公族势力,导致最后三家分晋,其余各国都存在公族势力尾大不掉的情况。
秦国也一样,老秦贵族就是秦国统治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官吏选拔,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即祖上什么身份,子孙后代就什么身份,历代沿袭。世卿世禄制导致的结果就是,旧贵族势力根深蒂固,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
变革的核心,就是牺牲某些人的局部利益,满足整体利益,所以,变革从来就被既得利益阶层深恶痛绝。
商鞅变法的内容,直指旧贵族的核心利益,如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此贵族家庭,不能再凭出身就坐享其成,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建功立业,失去了对平民阶层的天然优势。
再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法面前,贵族阶层不再拥有特权。
秦孝公早就想要的东西,现在有人可以帮他实现,他当然会不顾一切地支持商鞅。于是,他和商鞅默契配合,他自己充当商鞅变法的防洪墙,抵挡旧势力对新法的冲击;商鞅充当新法的刀,四处砍人。
秦孝公的远见卓识,保证了商鞅变法的成功,人们只看到了商鞅思想的伟大之处,往往忽视了秦孝公的防洪墙作用。如果不是秦孝公的坚定意志,变法无从谈起。
孝公薨世后,嬴驷(即惠文王)即位,面对商鞅变法,他很尴尬,甚至说很危险,处置不当不光自己性命不保,秦国何去何从都不好说。
秦惠文王来了个偷换概念,将老贵族对新法的注意力,转移到商鞅个人身上。商鞅的新法不能废,但商鞅这个人已经不重要了,何不拿商鞅的头,跟老贵族做一个交易,如此,秦惠文王靠一个失去价值的商鞅,安抚老贵族的心,又拿秦孝公的余威,挡住老贵族复辟的幻想。
一是商鞅是魏国人,第二商鞅得罪秦国利益集团,第三商鞅得罪了太子,第四百姓对商鞅不满,这就是商鞅明明有大功劳,最后还被如此的对待原因。
商鞅变法的内容,直指旧贵族的核心利益,如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此贵族家庭,不能再凭出身就坐享其成,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建功立业,失去了对平民阶层的天然优势
因为商鞅的变法,影响了贵族的利益。所以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害了商鞅,甚至用残忍的刑罚处死了他,商鞅死在了自己制定的刑罚之下。
商鞅的变法因为伤害了秦国旧族的权益,旧族在秦惠王登基后施压与秦王,秦王为了秦国的安定,无奈杀了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