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蟹生长必须蜕壳?

2025-02-24 12:45: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河蟹的生长过程,总是伴随着幼体的蜕皮或幼蟹的蜕壳而进行的。这是因为河蟹是节肢动物,具外骨骼,外骨骼的容积是固定的,当河蟹在旧的骨骼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积贮的肌体已发展到旧外壳不能再容纳时,河蟹必须蜕去这个旧“外衣”,才能继续生长。将要蜕壳的河蟹,背甲呈黑褐色,停止摄食,选择安静隐蔽的浅水处进行蜕壳,蜕壳开始时,头胸甲与腹部之间的侧板线产生裂缝,蟹背隆起,裂缝加大,束缚在旧壳里的头胸部先蜕壳而出,然后腹部向后退缩,使两侧肢体不断向中间收缩摆动,最后蜕出旧壳。

河蟹蜕壳必须在蜕壳素的作用下,才能完成蜕壳过程。蜕壳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又称蜕皮激素,可以说,没有蜕壳素的参与,河蟹就不能完成蜕壳的全过程,也就不能正常生长,在池塘中养成蟹,由于饵料种类少,营养不全面,往往造成河蟹蜕壳次数减少或不蜕壳,其后果是个体小,体色深,甲壳硬,品质差,效益低,因此,在投喂人工饵料时,必须添加蜕壳素,河蟹摄食添加了蜕壳素的配合饲料,与对照组相比不仅产量有明显提高,而且还可以做到同步蜕壳。此外从每次蟹壳体长的测定值分析,添加蜕壳素的试验池,每次蟹壳近似体长数量占测定总数的70%~83%;而不添加蜕壳素的对照池,每次蟹壳近似体长数量仅占测定总数的41%~63%。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蜕壳素后,蜕壳的同步率明显上升,这样蜕壳时自相残杀的概率就下降,成活率比对照池增加了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