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把握哪些阶段,可以让他懂得感恩和珍惜?

2024-11-06 20:37:4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如今的孩子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碎了,正所谓全家人的心肝宝贝。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懂事,而且孩子不关心任何人,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一个妈妈抱怨说自己带孩子实在太累了,有的时候就想和孩子商量一下,能不能休息一会,可孩子却哭闹着不肯,妈妈在想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体谅别人呢?还有一天,妈妈在陪孩子玩的时候不小心磕到了桌角,当时妈妈真的非常痛,可孩子在旁边就觉得好玩,哈哈的大笑起来,看起来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而且还指着妈妈说,你好笨呐,妈妈是个笨蛋,妈妈当时内心非常酸楚,孩子怎么会这样看妈妈,不懂得同情人,而且又不知道关心人,这样长大,孩子的道德品质会不会出现问题?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呢?



当家长开始发现孩子身上有这些小问题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去注意观察,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态度出现了问题,每一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写下什么便是什么,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却不能没有原则的迁就和溺爱,这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冷漠,甚至会有不良的品质。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一定要正确的了解孩子,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品质和习惯上都能够优秀。想要了解孩子是否会出现道德品质问题,那么就应该清楚,孩子道德成长的进阶是怎么样的?全美最佳教师雷福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也就是这六个阶段引导着孩子人格的成长。



个体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恐惧为基础。

处在第一阶段的孩子并不在内心里服从。而服从的仅仅是表面。这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句话,我不想惹麻烦。所以在这阶段里还是要表现出来的,就是害怕家长的愤怒和权利,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阶段、想要获得奖励。

处在第二阶段的时候,孩子对于自己的良好行为表现,认为应当受到奖励,在内心更渴望得到父母的赞赏,而孩子在得到良好行为之后获得了奖励,之后就会大大提高重复认可带来的行为,这也是奖赏能够带给孩子的最有力诱因。



第三阶段、学会取悦人。

在孩子发展到道德第三阶段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内心的感受,在这阶段,孩子可能会做一些事情来取悦人,比如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咨询爸爸或妈妈,你看这样做好吗?孩子虽然做出了符合父母心意的行为,但其实是由于想要取悦父母,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第四阶段、学会遵守规则。

处在这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会了来适应不同的环境,这时很多父母开始比较喜欢这个阶段的孩子,懂得在规则范围之内做事情。而且能够受到规则的限制。



第五阶段、学会体贴别人。

在这阶段,孩子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真正的体贴别人别人,做到让别人因我而存在而感到幸福的那种人。

第六阶段、开始有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第六阶段里面,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规则的自律行为,开始有了自己所要奉行的行为准则,这一阶段也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过程都是从这六阶段里逐渐发展起来的,当孩子能够成长到第六阶段的时候,那么说明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

所以想让孩子学会体贴人,体谅别人的情绪,这已经是在第五个阶段里才能够达成的,父母在培养的孩子的时候,必须要有耐心,让孩子能够富有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在这一阶段,父母也要陪伴孩子一起去做。



也许很多父母都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像以前的孩子,有了兄弟姐妹在一起,这样就会懂得与人分享玩具食物,而且还可以学会让步和相互合作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只知道接受自己的内心需求,不知道去关心别人,但其实很多内在原因都来自于父母的教育。

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那么不妨从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开始,这几个步骤,你知道吗?

教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的几个步骤。

一、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

父母再不要把只要你把书读好,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要做,挂在嘴上了。一个连自己都不会关心的孩子,怎么指望他去关心别人呢?首先,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从自己的事情开始出发,学会照顾自己,管理自己,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穿衣服,收拾玩具,吃饭等等,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做,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孩子去体验一种被需要的情感需求。

二、让孩子学会关心家人。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培养孩子最容易上手的亲人,让孩子学会有好吃的,好玩的和家里的人去分享。还可以引导孩子在一些特定的节日以自己的方式去送上祝福,比如过生日的时候可以唱一首歌或者画一幅画,爸爸妈妈下班以后可以倒一杯水,帮妈妈拿一下手包等等。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温暖,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关心别人是一种快乐。

第三、让孩子关心周围。

父母想让孩子学会关心身边的人,那么就要带孩子去多参加社交活动,可以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让孩子感受到别人对他的款待,并且引导孩子,让孩子体会作为客人的感受,同时能够理解别人的辛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能够了解别人的心理以及愿望和难处,同时也愿意去帮助别人,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第四、让孩子学会关心社会。

很多父母觉得关心社会太过笼统,其实不然。可以教育孩子不破坏公物,不要破坏环境,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可以带孩子去公园玩,然后和孩子共同体验这一系列的过程,这样长大之后,孩子一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

想要培养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周围的一切,学会尊重和感激,这样才能让孩子发自真心的去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孩子的好品质。

回答2:

第1个阶段就是两个人的这个初期的阶段一定要懂得感恩,这样才能很好地珍惜对方,第2点就是在两个人7年的时候7年之痒,这个时候应该好好的感恩珍惜第3个阶段,其实就是在50岁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也应该懂得去珍惜对方。

回答3:

6岁之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帮父母做家务,培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信任。

回答4:

第一阶段、恐惧为基础。
处在第一阶段的孩子并不在内心里服从。而服从的仅仅是表面。这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句话,我不想惹麻烦。所以在这阶段里还是要表现出来的,就是害怕家长的愤怒和权利,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阶段、想要获得奖励。
处在第二阶段的时候,孩子对于自己的良好行为表现,认为应当受到奖励,在内心更渴望得到父母的赞赏,而孩子在得到良好行为之后获得了奖励,之后就会大大提高重复认可带来的行为,这也是奖赏能够带给孩子的最有力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