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煜有亡国的忧伤,不但表露在这首诗上,和他的旧臣也谈到过。对于皇帝来说这是很忌讳的,早就想杀了,斩草要除根才能放心,只是找不到机会而已。 2诗里有句话: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明显怀疑他思念故土,有谋反之心。 3这首诗写的非常的好,当时写了这首诗以后,很多宫女都在传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赵光义喜欢李煜的小周后,李煜带着小周后和一干大臣降宋后,基本上被软禁起来,而小周后经常被赵光义传去陪寝。每次小周后回来后都向李煜诉苦。 5赵光义喜欢附庸风雅,喜欢赋诗作画,不过和李煜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他非常看不来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首词中有如下句子“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它们表现了李煜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亡国的悔恨之情。作为一个降君,表露出这些感情让赵光义很不高兴。同时,作为一个词人的李煜在亡国后总是在悔恨和感叹亡国之悲,却忽略了自己政治地位的敏感。赵光义为了稳定政权,就必须杀掉李煜。这也许是李煜作为一个词人的悲哀吧!
不管有没有这首诗,李煜的命运都是一样的,我倒觉得有点像史学家的炒作之笔,增加虞美人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