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属湛江市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接茂名市,北接化州市,西接湛江市,濒临南海。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镇、覃巴镇、吴阳镇、黄坡镇、振文镇、樟铺镇、塘土叕镇(“土、叕“合为一字)、长岐镇、浅水镇、王村港镇)。【吴川三绝】 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飘色、泥塑)”, 吴川飘色——八仙过海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飘色)”。吴川泥塑2007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飘色】 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吴川飘色乃“三绝”之首。据黄坡镇的民间... 吴川市属湛江市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接茂名市,北接化州市,西接湛江市,濒临南海。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镇、覃巴镇、吴阳镇、黄坡镇、振文镇、樟铺镇、塘土叕镇(“土、叕“合为一字)、长岐镇、浅水镇、王村港镇)。
【吴川三绝】 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飘色、泥塑)”, 吴川飘色——八仙过海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飘色)”。吴川泥塑2007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飘色】
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吴川飘色乃“三绝”之首。据黄坡镇的民间艺人陈寿全生前回忆:清末,吴川黄坡的四乡八村常常举行游神赛会,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游行,俗称“地色”,引人注目。为取胜其他村庄,他与父亲别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装游行,在一个木箱上,设计出《哪叱出世》,小哪叱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称为“飘色”。这套飘色展出后, 游遍黄坡,轰动全县,是为吴川飘色起源。
【泥塑】
泥塑——制陶人吴川庆赏元宵有制作泥塑展览的传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泥塑的兴起发展,可追溯到梅菉发达的砖瓦陶瓷器工业。相传早在唐末宋初的元宵期间,梅菉瓦窑村的一些陶瓷工人,就利用砖瓦泥雕塑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泥人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此后,梅菉在元宵期间就普遍开展泥塑展览活动,这些泥塑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以及喜庆风俗的片断。如《三顾草庐》、《西厢待月》、《八仙过海》、《岳飞报国》等。吴川泥塑造型优美、塑工精细、形神兼备,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蜚声海内外。
【花桥】
花桥原是隔海村居民为过江进城闹元宵而搭起的桥。据说起初是用竹排或小船连成的,后因浮桥危险,改用竹木搭桥。在旧社会,人们怀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怕男女同走一条桥,免不了磨肩擦背,于是又改搭男女二桥,还把女桥盖住,装饰一番,越装越美,便成了“花桥”,相传至今,红男绿女相拥雀跃,热闹非凡。为安全起见,2000年以来,已改用通往江心岛的钢筋水泥大桥装饰,桥长数百米,宽约十一米,桥边摆满鲜花,插满彩旗,挂满名人书画,装上彩灯,甚是雄伟壮观。 展开
吴川市属湛江市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接茂名市,北接化州市,西接湛江市,濒临南海。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镇、覃巴镇、吴阳镇、黄坡镇、振文镇、樟铺镇、塘土叕镇(“土、叕“合为一字)、长岐镇、浅水镇、王村港镇)。
【吴川三绝】 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飘色、泥塑)”, 吴川飘色——八仙过海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飘色)”。吴川泥塑2007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飘色】
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吴川飘色乃“三绝”之首。据黄坡镇的民间艺人陈寿全生前回忆:清末,吴川黄坡的四乡八村常常举行游神赛会,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游行,俗称“地色”,引人注目。为取胜其他村庄,他与父亲别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装游行,在一个木箱上,设计出《哪叱出世》,小哪叱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称为“飘色”。这套飘色展出后, 游遍黄坡,轰动全县,是为吴川飘色起源。
【泥塑】
泥塑——制陶人吴川庆赏元宵有制作泥塑展览的传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泥塑的兴起发展,可追溯到梅菉发达的砖瓦陶瓷器工业。相传早在唐末宋初的元宵期间,梅菉瓦窑村的一些陶瓷工人,就利用砖瓦泥雕塑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泥人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此后,梅菉在元宵期间就普遍开展泥塑展览活动,这些泥塑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以及喜庆风俗的片断。如《三顾草庐》、《西厢待月》、《八仙过海》、《岳飞报国》等。吴川泥塑造型优美、塑工精细、形神兼备,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蜚声海内外。
【花桥】
花桥原是隔海村居民为过江进城闹元宵而搭起的桥。据说起初是用竹排或小船连成的,后因浮桥危险,改用竹木搭桥。在旧社会,人们怀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怕男女同走一条桥,免不了磨肩擦背,于是又改搭男女二桥,还把女桥盖住,装饰一番,越装越美,便成了“花桥”,相传至今,红男绿女相拥雀跃,热闹非凡。为安全起见,2000年以来,已改用通往江心岛的钢筋水泥大桥装饰,桥长数百米,宽约十一米,桥边摆满鲜花,插满彩旗,挂满名人书画,装上彩灯,甚是雄伟壮观。
吴川地处粤西最大的河流——鉴江下游,河网纵横,舟楫方便,自古以来商贾云集,商业发达。城区梅菉位于鉴江、小东江、袂花江三江汇流之处,是闻名粤西的古商埠,承传的是南江文化,讲的是广府白话,风俗习惯与珠江流域相似,风土人情更是多彩多姿,别具一格。现在就让我们随“吴川风俗拾趣”去探究形形色色的吴川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吧。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我国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北方地区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南方地区则吃汤圆、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而吴川冬至则有吃腊味姜饭的习惯。
每到冬至,吴川的市场就摆满各种生姜,有黄姜、白姜、黑肉姜、沙姜等不下十种,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种野姜也出现在冬至的市场上。这个时节,又适逢各种腊味上市,腊肉、腊肠还有腊鸭挂满市场,吴川人家家户户都习惯买一把有十几种品种的生姜片和腊肉、腊肠、腊鸭,煮美味可口的腊味姜饭过冬至。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忙碌,全家人都要围在一起吃姜饭,这已是吴川人的一种习俗。
煮姜饭要选靓米,把各种姜片洗干净或捣碎和米而煮,或切片和腊味铺在米面上煮。饭熟后,当你打开煲盖,那一阵带有生姜的清香和腊味的油香的饭香,简直令你站不住脚。吃着掺着姜碎和腊味香油的姜饭,你真是想天天过冬至。今天煮姜饭有近十种生姜、各种腊味和香米,当然香气十足,但即使是物资贫乏的年代,煮姜饭用的是1角4分2一斤的牌价陈米,用的只有一种生姜、一种腊味,但姜饭的美味,还有一家人冬至围着吃姜饭的情景,至今还一样令人难忘,不时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