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宠
男外女内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周易*家人》就曾讲:“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于是,外宠就成为男性受宠者的代称。春秋战国时期,外宠泛指国君的嬖臣,其中虽然不乏以身侍君的同性恋者,但并不全是。《韩非子*说疑》曾载:“内宠并后,外宠贰政,乱之道也。”“外宠贰政”指外宠靠着国君的宠幸而在政治上和正卿争权,此处外宠的所指就比较宽泛。明清时期,这一概念具有比较特定的含义,并且所对应的从国君变为官僚豪贵。《醉醒石》第八回中某些大户富豪“情分外宠,里边反不及”,意思是说他们因同性恋而疏淡了与妻妾的关系。 (二)分桃 弥子瑕献余桃于卫灵公的故事见《韩非子*说难》,后世常用“分桃”或“余桃”作为同性恋的代称,偶或用“弥子”指同性恋者。“分桃之癖”指对同性恋的偏嗜,“分桃之好”指同性恋关系。(三)龙阳 龙阳君泣鱼固宠事见《战国策*魏策四》,由此产生出“泣鱼”、“龙阳”、“龙阳君”、“龙阳之癖”、“龙阳之宠”等概念。其中,“龙阳”或“龙阳君”在代指同性恋者时比“弥子”要常见许多。 (四)断袖 汉哀帝和董贤之间的断袖故事见《汉书*董贤传》。“断袖”、“断袖之癖”、“断袖之欢”、“断袖之宠”等因之而出。另外,“分桃”和“断袖”也可以并提以指同性恋。南朝沈约在其《忏悔文》中就曾自述:“淇水上宫,诚无云几;分桃断袖,亦足称多。” (五)佞幸
在《史记*佞幸列传》和《汉书*佞幸传》中,佞幸特指以色事君的同性恋者,如邓通、李延年、董贤之流。但在更广泛的应用上,凡不通过仕途正路而以柔媚便辟获宠者皆可称之为佞幸。所以,它是否指同性恋者需要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六)嬖人
佞幸,嬖臣等指君主的宠幸,而嬖人除了可意同嬖臣外,一般指官僚士大夫的宠幸。如《墨子*鲁问》中,“鲁君之嬖人死,鲁人为之讳,鲁君因悦而用之。” (七)男色 指对同性具有吸引力的男性美色。语出《汉书*佞幸传赞》:“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八)男风 指同性恋现象或同性恋活动。《豆棚闲话》第十则:“刘公平素极好男风,那几个小子就是刘公的龙阳君。”
(九)左风 古代认定为男居左女居右,所谓“男左女右,古人通礼”(《醋葫芦》第十四回)。由此,左风意同男风(十)顽童 可指同性恋者,语出《尚书*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自明以始,同性恋文献大幅度增加,其中常有“比顽童”的提法,意思就是玩弄男宠。到了清代,约定俗成,“顽童”成为经常使用的词汇。(十一)娈童 指貌美年少的男宠。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其《娈童》诗中曾写道:“娈童娇丽质,践董复超瑕。……足使燕姬妒,弥令郑女嗟。”(“董”指董贤,“弥”指弥子瑕)(十二)契兄、契弟
作为同性恋伙伴之间的相互称呼,契兄、契弟在明清时期的福建等地有所使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契兄弟》记:“闽人酷重男色,无论贵*妍媸,各以其类相接。长者为契兄,少者为契弟。其相爱者,年过而立尚寝处如伉俪。”
(十三)小官 明清时期,小官是对少年男子的亲切称谓,在下列说法中一般特指年青的同性恋者。 好小官。指喜欢以少年人为同性恋对象。《浓情快史》第七回:“白公子正妻已死,娶了一妾。只因好小官,房事稀疏。” 小官出身。指少年时是同性恋。《绿野仙踪》第四十回:“谷大恩是个小官出身,幼年时与尤玮不清楚。如今虽各老大,到的还是知己。”
老小官。指曾为“小官”,年龄已大的同性恋者。 做小官。指为人男宠,具有一定的卖身色彩。(十四)垆子 《燕归来簃随笔》:“北平人谑为人男宠者曰垆子。”(见《梨园史料》第1249页) (十五)邓生 《切口大词典*星相类》:“邓生:男风也。”这是一个隐语,“邓”指汉代的邓通。
断袖:中国古代的同性恋之说,相传汉哀帝与男宠董贤共寝,董贤睡觉时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上朝时不忍惊醒他,“以剑断袖而起”。至于流传在春秋战国、汉代时期的“龙阳”、“余桃”等历史典故更是脍炙人口。史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胡兔儿“偷窥巡按臀部”,后代人于是就以“龙阳”、“余桃”、“断袖”、“兔儿”等来暗指同性恋现象。
古代除了用“断袖之癖”来代指男性之间的有违伦理的恋情之外,还有“分桃”和“龙阳”之说。
分桃:《韩非子·说难》记载:春秋时,卫国大夫弥子瑕受卫灵公宠爱。有一天,弥子瑕在果园里陪卫灵公游玩。他从树上摘下一个桃来,咬了一口,觉得甘甜可口,非常好吃,就立刻把剩下的递给卫灵公吃。卫灵公夸奖他说:“弥子瑕对我太好了!自己认为是美味的东西省下来舍不得吃,而给我吃。”后来,“分桃”就成为了同性恋的代名词之一。可是,等到后来卫灵公不再喜欢弥子瑕,给国君吃剩余桃子的事就变成弥子瑕的罪行了,他因此受到惩处。
龙阳: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宠,像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他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者,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像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人的,即灭其族!“龙阳之癖”(亦作“龙阳之好”、“龙阳之兴”)因此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
断袖:中国古代的同性恋之说,相传汉哀帝与男宠董贤共寝,董贤睡觉时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上朝时不忍惊醒他,“以剑断袖而起”。至于流传在春秋战国、汉代时期的“龙阳”、“余桃”等历史典故更是脍炙人口。史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胡兔儿“偷窥巡按臀部”,后代人于是就以“龙阳”、“余桃”、“断袖”、“兔儿”等来暗指同性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