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鱼没有毒。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盘鱼、吸口鲶,学名叫甲鲶,原产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经常可以看到。
鱼体呈半圆筒形,尾鳍呈浅叉形,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 0℃以上,成鱼体长达到3 0厘米,不能自然越冬,活动于水体的底层,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杂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欢迎。
扩展资料:
清道夫是杂食鱼类,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和吸食藻类,也寻觅底栖动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属夜行性鱼类,可与健康的品种鱼混养。清道夫喜食饲料,特别是沉性小颗粒饲料,便于吸盘吸入,对于浮在水面上的小颗粒饲料,会采用肚皮倒贴水面的方式吸食。
在19世纪30年代,当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奇怪的鱼类时,他们就开始从深海里——在300~4000米之间——用拖网把这些待研究物种拖上来二似乎这一物种只有雌性,而没有雄性一后来有人发现。
有的雌性琵琶鱼长着奇怪的肉团,令他们震惊的是,在雌鱼身上竟然发现了雄鱼,原来雄性琵琶鱼如果碰到雌鱼,便会爬到雌鱼身上,与对方的身体完全融为一体,并依靠雌鱼来维持活力,而自己却逐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雌鱼的循环系统也会延伸到雄鱼的体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道夫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垃圾鱼
清道夫鱼是没有毒的。
清道夫是甲鲶科下口鲶亚科的多辐翼甲鲶Pterygoplichthys multiradiatus、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的流通俗名。
【形态】
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体表粗糙有盾鳞,头部扁平,背鳍高耸,尾部侧扁,吻圆钝,口下位,有丰富的吸盘,须1对,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 鱼体呈半圆筒形,侧宽,尾鳍呈浅叉形。口下位。背绪宽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从腹面看,很像一个小琵琶,故又称为琵琶鱼。鱼体呈暗褐色,体上布满黑色斑点。体长可达250毫米。会变白。
清道夫是一种观赏鱼,也是因为这种鱼是先辈吸食鱼缸里其它鱼产生的垃圾,因此得名清道夫。本身没有毒性。
清道夫据研究有病毒细菌的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