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德国没有重型战略轰炸机

2025-04-03 01:38: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说白了就是资源不足,无法兼顾,加上日后点错了科技树

二战德军对空军建设还是相当重视,之所以没有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和其经济基础,国力水平,战争理念有关系,而非决策问题。

由于一战的限制条约,德国重整军备用的时间相当短,大概10年时间,把陆军扩充了10多倍,海空军则根本是从无到有,这其间如何协调分配资源和人力是个很大的挑战。德国人的设计水平很高,搞出了BF109这样经典的战斗机,一直到二战末期,修修改改还能对付着用,反观其他国家的空军主力战斗机,美国人换了三代,英国人换了两代,日本没换但是被揍得没法还手。

德国空军的短视,也可以说是短腿,几乎是必然的。德国集中力量发展战术空军,其战术核心是夺取制空权后,用战术轰炸机配合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的进攻,这和德国闪电战的总体思路是吻合的,因为德国在装备了一部分装甲部队之余,无力将全部陆军机械化,其炮兵仍然靠马车机动,完全跟不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为了给进攻矛头以火力支援,战术空军实际上被当作火炮使用,为了配合这个战术,德国对战术轰炸的精确性极为看重,而在当时战术轰炸想要精确,俯冲轰炸机是唯一的选择。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空军的主力就是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在波兰、法国、苏联战场,这一套被证明非常有效。我们现在讨论德国的闪电战,多半是从其坦克部队的进攻神速上讨论,但是实际上,空地一体的密切协同才是闪电战的战术核心,否则靠当时德国普遍装备的轻型坦克,其火力根本无法攻克比较坚固的防线,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突破和合围。

德国为什么没有大力发展远程轰炸机?国力不足所至。前面说了,德国空军是白手起家的,为了保证一定的数量,只能考虑比较廉价的战术轰炸机。B29威力巨大,但是一架B29的造价,是JU87的10多倍,很明显对德国军队来说,1架B29不如10架J87好用。德国在重整军备10年后,空军规模也才3000多架,如果发展远程轰炸机,这个数字恐怕要缩水一半,没有足够的规模,远程轰炸机是没有什么威力的。即使有一定的规模,远程轰炸机强调的也是对敌战争资源的打击而非作战部队的打击,对德国的闪电战帮助不大。

英美耗资巨大的战略轰炸持续了1年多,德国一线部队的作战能力依然强悍就是明证,而德国对英国伦敦和苏联莫斯科的所谓战略轰炸,实际上只是不疼不痒而已。战略轰炸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消耗战,德国的资源有限,不能指望依靠战略轰炸来逐步削弱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如果这样,最终的胜利一定不属于德国,一战的结果就是明证。

德国只能依靠迅速有效的消灭敌人的作战部队,占领敌政治中心,力求用最小的消耗结束战争,才可能取得胜利。苏德战场上德国的失利就是最高指挥因为过大的战争消耗,在作战重心上摇摆于夺取政治中心还是资源产地。
二战年代,也只有美国有这样的技术和工业产能。德国有技术没产能,而苏联是有产能没技术。所以英法苏德,就是陆地上的豺狼虎豹,而美国却是翱翔天空的雄鹰,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收获。

500架B17轰炸,一架B17可载3吨炸弹,200公斤炸弹,是15枚,500架就是,7500枚,一枚破坏半径80米。这样一次轰炸可摧毁 7km 的直径的城市。一批战略轰炸对城市的破坏力,相当于一个核蛋的威力。

德国要有上千架B17这样重型轰炸机。在苏德战场,就能实施纵深战略打击,苏联少数几个工业城市,然后对前沿阵地破坏轰炸,后面的地面战斗就会简单多了。大规模战略空军轰炸,对地面部队支援更有效。西线德国很多坦克装甲装备,都被英美的战略轰炸摧毁的。

之后,德国也试图发展战略轰炸机,轰炸苏联的乌拉尔工业区
但He177却被强令要求具有俯冲功能,结果就是一团糟,出不来

最后的结论,德国二战空军不是因为某人的决策失误而没有发展远程空军,实在是造不起,造不出,同时也不符合德国的总体军事战略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