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后4是什么意思?

2025-05-01 01:12:4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前3后4的意思有如下两种:

一、字典解释为:

1、隋唐至宋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

2、宋,王楙 《野客丛书·大节七日假》:“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所谓前三后四之说。仆考之,其来尚矣。”

二、女性安全期

1、人简单总结为前三后四,也有说前七后八的(港台片中经常提到),但这些都不准确,事实上应该因人而异;

2、通常女性的排卵日在月经来潮前14天,考虑到精子在女性体内的存活时间以及误差等因素,一般把排卵日前5天和后4天之间称为“危险期”,在这期间同房怀孕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他时间就成为“安全期”,相比较不容易怀孕;

3、另外,显然“危险期”后的“安全期”安全系数更大一些;

4、安全期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的女性月经不规律,就不适合用安全期来避孕;

5、另外,女性也有因情绪变化而造成的非规律性排卵。

回答2:

  1. 读音:qián sān hòu sì

  2. 基本解释:隋唐至宋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

  3. 详细解释:宋朝王楙 《野客丛书·大节七日假》:“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所谓前三后四之说。仆考之,其来尚矣。”

清明节的前三后四

大约在每年四月四、五或六日,整个节气共七天,有前三后四之说。即清明前三天和清明后四天为祭祖时间。

清明扫墓是丽水人祭祖的重要习俗,扫墓的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群众称为“前三后四”。此外在阴历七月半及丈八日(指阴历正月初八日)也有部分民众到祖坟扫墓的习俗。扫墓时必备有蓬点心,也叫清明馃,在墓前设祭品茶、酒、饭及丰盛的菜看,点燃香烛,在墓旁另点一支佛香,是祭山神土地的,然后向先祖祈祷,以求先祖的护佑,使子孙平安、合宅安宁、事事顺利。祈祷毕,用纸马(烧纸)在坟上各处放置,用土块压住,俗称“飘坟”。飘坟毕,用弯刀砍除坟上草木并挖来草饼置放在坟头上,将茶、酒洒于坟前以尽孝思,并在坟前及土地神插香处,各焚纸锭、纸马和冥钱纸币,蓬点心散给前来看望的牧童及其他人。扫墓日,家中要在先祖灵位前做羹饭祭祖,祭品中必备有蓬点心。清道光二十六年《丽水县志》也有清明节煮蓬叶为汁和以米粉做成蓬叶面,再做成蓬点心,必献其先祖的记载。所以丽水人祭祖必备蓬点心,此俗至今仍存。丽水一些大户人家在扫墓时有分馒头肉的习俗,用祭田收入供家族聚饮称做吃清明”。聚饮在清明日前后,聚饮后由值祭户去祖坟扫墓,扫墓毕,凡参加扫墓的子孙,每人分给大馒头四只,另有猪肉一斤。清明扫墓,唐代已盛行,宋代人《梦粱录》载,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清《通礼》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坟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剪除杂草,故称扫墓”。

回答3:

前三后四,女性安全期,有人简单总结为前三后四,也有说前七后八的(港台片中经常提到),但这些都不准确,事实上应该因人而异,通常女性的排卵日在月经来潮前14天,考虑到精子在女性体内的存活时间以及误差等因素,一般把排卵日前5天和后4天之间称为“危险期”,在这期间同房怀孕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他时间就成为“安全期”,相比较不容易怀孕。另外,显然“危险期”后的“安全期”安全系数更大一些。

安全期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的女性月经不规律,就不适合用安全期来避孕,另外女性也有因情绪变化而造成的非规律性排卵。

安全期是指女性月经前7天和月经后8天,是多数人用来避孕的一种计算方法。除了使用天数计算的日历法外,尚有基础体温法和分泌物观察法。然而安全期并非绝对安全,有时候女性排卵会提前,或者延后,此时安全期的判断就会变得无效。判断安全期只能减少怀孕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