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边际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依靠估计、假定和预测来计算单位成本,生产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这样可以准确反映企业在实务上是如何发生的;与完全成本法相比,销售量与利润直接相关,更能准确反映实际利润的多少.
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增减无关,在现有固定成本最大产量范围内增减产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因素,对决策者是非常有用的;以边际成本法计算的成本及所编制的会计报告比用完全成本法更容易理解。
扩展资料
指导作用:
1、综述:运用边际成本法取得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优点: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点,避免操纵短期利润,有利于短期产量决策。
3、本量利分析:分析总成本、收入(企业最终利润)和企业产销量之间的关系。它也是建立在边际成本法基础上的,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主要是进行保本分析和目标预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际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际成本法
边际成本是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如果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盈亏平衡,此时的产量最大;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那么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室亏损的,可以不做生产,可以说是一个盈亏的平衡点吧。
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也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简写为MC或MPC。
由此可见,在边际成本法下,利润与销售量直接相关,而与产量无关。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差额正好是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产品中所含的固定费用数。
所以,用边际成本法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增减无关,在短期增减产量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因素,因此,边际成本法对企业管理者短期产量决策是非常有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