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预制管桩施工应注意问题:
1 设计桩长与实际施工桩长不符问题
在实际施工时,经常会出现试桩时,实际桩长与设计桩长不符,即使在地质报告所提供的勘 测点位置打桩,桩长度也存有偏差,给施工选择桩长造成很大麻烦,对桩长度变化控制很难 把握。
设计桩长与实际施工桩长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qs、qp参数不准确一些勘察单位提供的桩基参数过高,若设计单位据 此进行桩基础设计,有可能造成单桩承载力不足。如果提供的桩基参数过低,但试桩所得单桩 承载力又很高,如何选择合理的单桩承载力就很困难。结果会导致桩长度与实际不符。 ②持力层起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双控较难。由于勘察手段不合理或取样间距过 大,对持力层的起伏未查清,因此虽然设计要求采取双控,但施工单位很难把握,往往控制设计 深度到了,而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不到;或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到了,而设计深度不到。 结果会导致桩长度与实际不符。③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往往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 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桩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 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歇在硬夹层;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 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桩体上浮将肇致工程桩试桩变形过大、承载力 降低。结果会导致桩长度与实际不符;④恢复期桩周土未充分固结预应力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将使桩周和桩端一定范围内的土 体扰动,侧阻力和端阻力都有所降低。随着超静孔隙压力的消散,土体重新固结,桩侧阻力和 桩端阻力也不断增加。为获得较高承载力,一般要求桩施工完成后要间歇一定时间再检测承 载力,称间歇期或恢复期。长春地区在2006年规定必须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 0007-2002)规定:预制桩在砂土中不得少于7天;粘性土不得少于15天;对于饱和软粘土不得少 于25天。
2 预应力管桩桩身质量问题
我国管桩按抗裂弯矩的大小分为A型、AB型、B型。其含义既是管体上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大 小。在长春地区,经常使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 号PC桩),此种桩型适用在非抗震和抗震烈度6度、7度地区。
2.1 桩材质量问题
预应力管桩桩身砼强度设计为C60~C80,在长春地区主要是依据粒径不大于25mm的碎石作 为混凝土骨料,标号不低于5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 硅酸盐水泥,高效减水剂等。虽然管桩通过离心法工艺和蒸高。但混凝土标准件试块,试压 强度是否能真正代表预应力管桩的强度,尚存疑问。长春地区预应力管桩生产能力有限,往往 是即压即用,今日生产,明日就运到工地压桩,缺乏养护期。桩强度与设计强度有差值。令由 于国家对钢材生产企业的调控,房地产热的升温,钢材价格涨幅较大,是否使用标准钢材施 工,保证管桩自身质量,必须从桩生产源头进行严格控制。
2.2 施工设备与桩型不匹配
管桩施工必须选择与桩型相匹配的施工设备。如果施工中设备选择不当,如小锤打大桩, 由于击数增加,很容易造成桩头破损。应严格控制桩身顶压压控力和抱压压控力。
2.3 硬土层中采用锤击桩易造成桩身断裂
密实的粉砂层,是预应力管桩良好的桩端持力层,能够获得较高单桩承载力。如果桩身质量不 太好或使用薄壁管桩,锤击法施工很容易造成桩身断裂。当地质报告中存在孤石,或硬土层下 又有软土层,必须穿过此硬土层时,也可能造成桩身沉桩或打桩时出现桩断裂现象。
3 桩位偏差过大问题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桩的偏位,放线放桩之后,在锤打或压桩前还需再一次复测桩中心位。 如果在施工工程中造成偏差过大,超过设计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需要进行结构变更。将 影响施工进度并增加施工难度,造成经济损失。产生桩位偏差过大原因主要有:①桩机基础 如不平整坚硬,沉桩过程中,桩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桩身极易发生偏移;施工中桩身不 垂直,桩帽、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接桩时桩身、桩帽不在同一直线上;施工顺序不当,导 致应力扩散不均匀;尤其是有地下室深基坑的承台相邻桩身过近过密,使先施工的一边已有 孔洞,再施工一面时桩身极易滑动。沉桩过程中遇到大块坚硬物,把桩挤向一侧;基坑开挖 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压力,使桩身弯曲变形。②桩过 密产生挤土效应密集群桩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挤土效应,后施工的桩很容易将先施工的桩 挤偏位。一般采取经常复测桩位的方法来避免产生偏位。
4 预应力管桩焊接质量和接头连接问题
接桩焊接时,施工单位采用非专业焊接人员施工,施工技术欠佳,质量管理意识薄弱是 影响施工焊接质量的主要原因。接头主要采用机械快速接头,施工技术不娴熟,施工方法不 当,是影响接头质量的主要原因。
5 截桩施工问题
截桩施工中采用非专业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切割不到位,用重锤凿断,造成桩身受损, 桩接头表面混凝土受到破坏,桩顶标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设计 要求等,由于截桩施工方法不当,影响预应力桩施工质量。
米看看下面文章:
静压桩工程的质量控制
孙银夫
建筑时报(作者单位:浙江中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静压式预应力管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静压管桩施工质量控制作分析与探讨。
一、静压桩施工方法控制
1、施工前应设置测量基线与水准点,基线应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处。
2、桩混凝土需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运输进场,起吊时捆绑牢固,起吊点符合力学原理要求,在距桩顶端0.2米处设置吊点,吊索与桩之间要加衬垫,起吊时平衡起升,避免碰撞和震动。桩堆放时要按长度分类堆放,堆放场地坚实平整,且承重点设置在吊点附近距端部0.2米处,堆高不超过2层,两端桩错落长度不大于10厘米。
3、桩的吊点定位,利用桩架附设的起重钩吊桩就位。
4、采用静压法施工,桩架挺杆和桩帽将预应力管桩嵌固,在桩架的两滑道中间,桩位置及垂直度经校正后开始沉桩,桩就位要仔细检查桩身质量。送桩时,应采用钢制送桩器放于桩头上将桩送入。施工时注意送桩器和工程桩对齐,以轴线重合为准则。当工程桩送到设计深度时,可将送桩器拔起,起拔送桩器采用桩架上导向滑轮钢绳上钩子挂好,启动卷扬机,慢慢拔起。
5、当第一节桩施压到离地面1米时,起吊第二节桩,与底节桩对好并复核垂直度无误后,开始施焊。焊接符合要求后,再施压沉桩,桩顶离地面1米再起吊第二节桩,续施工就位。复核焊接垂直施焊沉桩,直到施工完毕。施焊前先检查上下桩接触面。再复核垂直和上下节桩的同心度,确认无误差或误差很小时再全面焊接。焊缝分两次满焊,焊缝应连续、饱满。焊后应清除焊渣。接桩动作应迅速尽量保证连续施工。
二、静压桩质量控制要点
(一)质量预控
1、建立质量管理网络,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制定质量评定制、质量奖罚制度、质量例会制度、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2、质量责任制:分工明确,贯彻执行质量责任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做到奖罚分明,责任到人。
3、施工员、质检员、测量员、桩机司机、电工、焊工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查看有勘察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正式地质勘察报告,供静压桩施工时参考。
5、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施工方案必须具有针对性,措施具体,施工流程清楚,顺序合理。
6、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包括原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施工过程的检验;施工结束后的抽样检测。
(二)过程质量控制
1、管桩质量,对管桩进行外观检查,尺寸偏差和抗裂性检验。施工现场着重检查砼抗压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管桩有否明显的纵向、环向裂缝、端部平面是否倾斜、外径壁厚、桩身弯曲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要求,产品质保书、合格证、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和齐全。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工程。
2、压桩机传感设备是否完好,桩机配重与设计承载力是否相适应。
3、现场预应力管桩堆放整齐,布局合理。打桩顺序应根据邻近建筑物情况、地质条件、桩距大小、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综合考虑,兼顾施工方便。
4、桩部端焊接
桩部端焊接很重要,要检查焊条质量,设备适用完好率。焊完后必须保证一定暂停时间,间歇时间超过3分钟为好。
5、垂直度
通常用两台经纬仪、夹角90度方向进行监测。须注意第一节桩桩尖导向必须垂直;地基表面有坚硬石块必须清除,使桩身达到垂直度要求。
6、压桩过程
压桩过程碰到硬土层,不能用力过猛,管桩抗弯能力不强往往容易折断,抬架时也要轻抬轻放。否则一是造成桩身开裂;二是易发生桩架倾斜倒塌事故。
(三)检验(验收)控制
桩基完成后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对管桩质量评定。
1、管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反射波法)测量桩身完整性(桩身评定等级分四类)。
2、管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主要评价桩身完整性和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3、管桩静力载荷试验:主要检测极限承载力,沉降量回弹后残余变形情况。
4、管桩拉拔试验:主要检测极限承载力。
三、出现问题与事故处理
1、桩身断裂: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钭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桩身出现回弹现象,即可能桩身断裂。主要原因: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度;桩身在压应力大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混凝土发生破碎;制作桩的水泥标号不符合要求,砂、石中含泥量大,石子中有大量碎屑,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施工时在该处断裂;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裂纹或断裂。
预防措施:施工前,应清除地下障碍物。每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在初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动桩架来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普通预制桩经蒸压达到要求强度后,宜在自然条件下再养护一个半月,以提高桩的后期强度。
治理方法:当施工中出现断裂桩,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办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
2、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作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与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主要原因: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略,勘探工作以点带面。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尖标高有误,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砼强度;桩机及配重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预防措施: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防止桩身断裂,打桩时注意桩身变化情况。 3、桩顶位移: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上升现象。主要原因:桩数较多,土层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一起被涌起。在软土地施工时,由于沉桩引起的空隙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涌起;桩位放线不准;偏差过大;施工中桩位标志丢失或挤压偏离,施工人员随意定位;桩位标志与墙、柱轴线标志混淆搞错等,造成桩位错位较大;选择的行车路线不合理;土方开挖方法及顺序不正确。
预防措施: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一般宜两周左右;基坑开挖注意有一定排水措施,留置边坡。基坑边不得堆放土方,基坑较深应分层开挖;认真按设计图纸放好桩位,设置明显标志,并做好复查工作,选择合理桩机行车路线。
4、桩身倾斜:桩身垂直偏差过大。原因分析:场地不平、有较大坡度。桩机本身倾斜,则桩在沉入过程中会产生倾斜;稳桩时桩不垂直,送桩器、桩帽及桩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预防措施:场地要平整,如场地不平,施工时应在打桩机行走路线加垫木等物,使打桩机底盘保持水平。
5、接桩处开裂:接桩处出现开裂现象。原因分析:采用焊接连接时,连接处表面未清理干净,桩端不平整;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肉中夹有焊渣等杂物;焊接好停顿时间较短,焊缝遇地下水出现脆裂;两节桩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接桩处产生曲折,压桩过程中接桩处局部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预防措施:接桩前,保证连接部件清洁;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