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推荐看百家讲坛曾士诚先生的讲座“胡雪岩” 看后感触颇深。胡雪岩之所以会成为红顶商人,有其社会原因更重要的是与他的家庭教育,友人圈子无不大的关系,早逝父亲的他家庭贫寒,生活饥迫,在这样的家庭里走出“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是一般人所难想象的。我们追随曾士诚先生的讲座,胡雪岩的成长过程可见一斑。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雪岩的父母是其成长的一面镜子。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宽于待人,勤劳节俭是其成长的源动力。
2:诚实,信用使他受益一生.孩提时的胡雪岩曾拾到一个可以使他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包袱,他没有见财起心,一直等到失主的到来.也就是看似这一次偶遇,给他了一个机会,走上了早期学商的路程.在这一学商过程中,他以自己勤劳,诚实,尊重师长以及忍让好学的鲜明人格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老板,一步一步改变了命运,最终走入钱庄,受钱庄老板的赏识,并在他临终之前 把自己的钱庄托福与他.获取了他人生自己的第一桶金.
3: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个不服气,争强好胜,要比他人强的心理在做崇,这是至小都有的心理," 胡雪岩跟谁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讲别人如何如何,他总是说那是别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听了"胡雪岩"反思自己 ,是啊,自己与自己比,每天有些进步,这不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吗?
4; 曾士诚先生的讲座“胡雪岩"里的几句话,过去心里一直有些抵制,如3岁看大,六岁看老,本来在友人"瞎论养儿育女嫁女之道一(八婆一把)"时就有要说的话,无奈那时中文搁置已久,很久没写东西了[在这还是要感谢他,让我提起久违的写东西的兴趣]今天的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听了讲座,也就释然了啊,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一个人做人的最高境界了,反思自己,过于较真,好胜,总想胜人一筹,以至于不小心的罪了人都不知道,检讨自己,虽说25年来自己一帆风顺,没有波澜,没有挫折.学校的好学生,家里的乖乖女,但步入社会,单纯无一社会经历的我,碰钉子许是不会少的了,但听了曾士诚先生的讲座,我想我也要力求做到"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吧.
5:胡雪岩是一个有准备的人,所以机会也是给有准备的人.他的求知好学,他的提前准备,他的不求回报,他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的宽于待人,勤劳节俭正是他步入红顶商人所具备的要素.
曾士诚先生的讲座“胡雪岩"与我感受很多,在久不提笔的我,书写ABC的我来说,词不达意在所难免啊,一天看英文的论文,听英文的授课,换个思路,抽个时间,听听曾士诚先生的讲座“胡雪岩"写写观后感,我想不失为调剂英中文学习的困惑吧.
说句实话,还没有观看此部讲坛之前我对胡雪岩一点都不了解,他是谁、是干什么的、甚至他是哪里人都不知道,只是知道有胡雪岩这样一个人,虽然显得有点没有见识,但是我是实话实说。看完曾仕强教授之百家讲坛——胡雪岩后,才终于让我了解胡雪岩,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杨经理会组织我们一起看,原来里面真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胡雪岩,字光庸,安徽人。是中国近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其经商才能、初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从一个放牛娃到到一个小学徒,再到后来成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不过最终他的命运是悲惨的,在他晚年,最终破产了。他的一生发生了很多常人都想象不到的事情。看到胡雪岩的介绍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浙商”,是不是因为有他的带领才会发掘出这样的一批“浙商”。
此讲坛重点描写了他以一人之力为国家的两次战争筹措军需的过程;他一若千金,为了帮助朋友王有龄借粮,不惜让老母妻儿涉险;他体恤黎民,为了江南人民的利益不惜斥钜资与洋人抗衡。虽然最终失败,但他堪称华商中民族英雄的典范,而不仅仅是个有钱的商人。”
曾仕强教授说优秀的胡雪岩是在优良的环境、良好的家教、丰富的实践中培养出培养出来的,所以胡雪岩的妈妈是胡雪岩的启蒙老师,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人都是后天培养,胡雪岩会由一个杂货店的小工仔到金华火腿的伙计到阜康银行的学徒到最后的老板,最大的功劳应该归给他的母亲。
不仅如此,无论是他对王有龄、左中棠这些朋友情感,他那店铺上面的“真不二价,童叟无忌”这句话的精神,他那对任何事情都以诚信为本的信念、还是他在任何情况下都面部改色的灵敏的应变能力,都是值得我们虚心学习的。
看完这讲坛再认真回想曾仕强教授在从中得到的启示真的让人受益匪浅,只要认真回想肯定能在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无价之宝,将这个无价之宝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工作上,甚至在任何一个时候。
高阳《胡雪岩》读后感
王柔方撰稿94.01.11
此书叙述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发迹--崛起--经营--败落的奇特人生.全书可分成三部分,首先写胡雪岩白手起家的过程,再来叙述他最活跃的时候,最后描述他极盛而衰的窘况.
生於19世纪末的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传奇人物.胡雪岩青年时期,慷慨任侠,目光如炬,为了救友人王有龄急难,他情愿丢了自己的差事;岂知后来王有龄青云直上,反倒成就胡雪岩事业.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踏上仕途,两人一政一商,相互提携终至鸿图大展.
胡雪岩曾是钱庄学徒,赤贫出身,他崛起的时代背景,正值太平天国动乱,西洋势力入侵,以其才思敏捷,胆识过人,得以在复杂社会中脱颖而出,成它a推展「国际贸易」,跟洋商生意来往,势力更为壮大.两江之地繁华富庶,他跨足米茶丝业,再加上钱庄经营,进而成为清末首富.他在人际方面的经营,知人善任,不论是事业合作者,或属下夥计,均为一时之选.他能根据各人本性,授予适当工作.以上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官场上,有王有龄协助,使他的事业扩张极速,渐成江浙一带,知名的金字招牌.胡雪岩不但智慧过人,又能柄持「互利」的原则,读到此使我不得不佩服他.
他与左宗棠结识,彼此倾心的过程,也充满戏剧性,胡雪岩筹饷助左宗棠用兵西北,获慈禧太后赐红顶,黄马挂,再攀事业巅峰.他除了官场上遇合之奇,令人赞叹外,他与「江湖人物」的来往,更令人拍案惊奇.他以「门槛外」的「空子」之身份,结交江南第一大帮「漕帮」(即为后来的「青帮」)的首脑,凭著他过人的见识,敦厚重义的性格与运筹帷幄的才能,获得众人敬重,以致漕帮上下破例以「小爷叔」称他.
此书情节紧凑精彩,让我手不释卷,看胡雪岩在商场,官场上的表现,也看他如何达成筹军饷,食粮艰钜的任务.他不断地在「人」之间周旋,利用层层的关系将事情办妥,这些情节让人看得屏气凝神, 高阳描述「红顶商人」胡雪岩时,就曾经这样写∶「其实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简单,胡雪岩会说话,更会听话,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语无味,他能一本正经,两眼注视,彷佛听得极感兴味似的.同时,他也真的是在听,紧要关头补充一,两语,引伸一,两义,使得滔滔不绝者,有莫逆於心之快,自然觉得投机而成至交」.而其中对胡雪岩待人处事之描述最为可观,不论在商场或政界,其手腕,气魄与通达事理,无不令人叹服.这部书吸引人之最大特色,在於对中国人社会政商关系的描述.反观目前国内金权政治之氾滥,不得令人深感中国人之「官商勾结」实在是源远流长.依照清朝的制度,官吏的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大官才戴红顶.胡雪岩虽有「红顶」,却仍为「商人」.今日「商而优则仕」者,一旦入朝,即为官吏,不能再视为商贾.当今民国有来自裕隆的林信义,也有来自华航的宗才怡,即为显例,就如同书中所言:「花花轿儿,人抬人」.所以严格说来,现在「红顶商人」的新定义,应是指政商关系密切的企业界人,他们虽不在朝为官,没有红顶戴,却能影响官府,互通利益.
中国社会「士-农-工-商」的观念根深柢固,胡雪岩以一介商人之姿,破格荣受朝廷赏赐——戴红顶,穿黄马挂,官拜二品,人称「红顶商人」.历数清朝三百多年的史迹,经商获仕,戴红顶而又穿黄马挂的,仅胡雪岩一人而已.他为商之道的观念和手腕,官商「合作」互利的巧妙之处,传递出中国人特有的经营智慧.然而这样一位纵横商场,江湖,出入朝廷庙堂之上,权倾一时,富可敌国的人物,却又在短短时间之内事业崩毁,身败名裂.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下场相当凄凉,「看他起楼,看他楼塌了」,不免就令人感慨万分.这正如易卜生在1857年说的:「在生活中,每一位杰出人物都具有象徵性 --- 从他的命运,他与历史发展结果的关系来看都是如此.」胡雪岩的成与败,自然也是中国在清末力求自强以至终归失败的一个缩影.他的成就与悲剧既是个人的,也是中国的.
作者高阳透过通俗小说的笔调,把胡雪岩的个人传奇,晚清历史,官场矛盾这三条线索,穿插得有条不紊,内容高潮迭起,情节丰富万千.我们既看到清末的内忧外患,也看到左宗棠与李鸿章等的矛盾重重,而主角胡雪岩自信,疏爽,急公,以至好财色,要面子等性格,以及要发展民族资本的理想,在剧中更有相当的刻划.书中描绘政,商与民间,江湖错综复杂的关系,常常令人联想当代社会之中钗h光怪陆离的现象,以古观今,其细腻之处令人绝倒.
胡雪岩虽然手腕高明,处事周圆,但是他所成就的是「事业体」而不是「精神体」,换言之,即使一个人努力将行事伦理的金玉良言发挥到极致,他可能是陶朱公型的企业家,受人尊敬的员外,或受人景仰的政治家,却不见得是具有长久凝聚人心的精神体.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也雪|对他的经商之道产生兴趣,但我们必须用历史和审慎的眼光去看待.这位中国近代金融界和商界显赫一时的巨商,在贫困中暴发,最终又在巨富中贫病而死,留给后人难以诉述的旦L.
作者高阳并不仅仅擅写近代题材或商业题材,而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笔下活跃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的各色人等,小说里面的人物各自有自己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呈现,让历史人物不只是历史人物.「历史小说」传达的不是一板正经的史实,而是对整个大时代印象与感觉,里面包含扣人心弦的情节,我相当佩服高阳的文史全才.
高阳寝馈文史,浸淫至深,更有千万字以上的小说创作经验,写历史小说凭的是一枝好笔与深刻的研究,一枝笔得画出主角,还得勾勒出主角的一方天地,有其独到处.读高阳的小说,层层婉转,擘肌析理,令人目不暇给.高阳以家乡杭州为中心描写商贾竞争,人情世故,江湖行走,而现在生活的环境与古人截然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现代历史小说想像空间很大,因此重点即在於「作者对人物的意识」.
作家杨明引述大陆出版界名人霍宝珍之语:「中国大陆有十一亿人口,也没有出过一个高阳」,此话一出,高阳於文坛地位之崇高昭然可见.《胡雪岩》这本书是非读不可的经典,唯有细细品尝,前后连贯,方有助益.自多就自己删一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