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银元怎么辨别真假?

2025-04-04 15:46: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当然真正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
称重量。一般真银元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定成色。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则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目前,市场上发现的批量伪造银元,主要采用铜镍等合金铸造而成,其特点各异:有的仿照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图案,其颜色为白灰带青色,无光泽,声音尖短,类似其他私版;有的直径比正常银元小1毫米左右,重要的是其质量总在20克上下。
还有少数的是用铜、铅、锡等金属铸造的假银元,外表镀银,其特点为铜质铸造的假银元版图粗糙,音尖短而量轻,磨掉表面银色多呈现微黄,质量为21克左右;用锡、铝铸造的假银元,则图案模糊,质软无弹力,声音低沉。将银色磨去,锡质的为青灰色;铝质的为青黑色,质量均在20克左右。
另外,由于银币在长期不断地交换流通使用过程中,经过人手的抚摸、摩擦,其磨损的部分主要在钱体的突出部位表现出来,应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匀,无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装、无磨损,钱体又无包浆的高档银币可判定为假币。
请专人掌眼也是必要的。
希望您的那枚是真币

回答2:

真品袁大头确实很少,象初铸版,也就是三年造的七分相银元,极少,如果有的话,几乎有三至五枚左右,特别是签字的恐怕只有一两枚,但前提得要是真品。为什么呢,乔治大师在天津雕刻的不是袁式凯本人的真实像,拿去审核过后就停止铸造,最后在南京看到了袁式凯本人像过后又才重新雕刻制模,才铸造出五分半身侧面像。七分正面相的签字很小,草书字体,历史久了表面上的包浆浅灰色包浆包着,鉴字几乎很模糊。而三年五分侧身像签字版,字母概书字体,规正,流畅,圆滑,有立体感体,特别是开头的字母很大,紧贴左肩之上。极少,但高仿品不少,民国时期仿造的,还有军阀及地方私铸的,但现在造的几乎是精仿的,象湖北,湖南,福州,广东及台湾等等这些地方都在仿造,之所以袁大头出现了版式之多,就是这个道理,而官方造的真品银元,由大师亲自雕刻制模造出来的真品就是不一样。真品袁大头不管是形状,厚薄,尺寸,重量,颜色及包浆,声音和文字,图案,内齿和外齿,高仿银元外齿不规整,长短及深浅,齿距不样,而现在精仿的外齿齿距相隔大宽,齿的深度不够深,说明压力不足,看外齿形状,生硬,死板,不象真品外齿,细而密而深,自然圆滑。总的说来真品袁大头是有的,极少,仿品到处可见,象什么版什么版的,全是几个地方精仿造出来的,扯淡的啊,普通的真品袁大头市场价几万是要卖的,签字版的至少上百万也不足为奇,物以稀为贵,有收藏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假币有几块钱的,几十的,几百的都有,就拿签字版的来说,真品袁大头签字版连拍卖公司都没有出现过,而成交的几乎都是精仿品,蒙敝过关。

回答3:

1,首先确定其材质,一定要是银制,且重量在26.5克左右2,观看细节,底板不能有砂眼,图案压力要足3,符合年代特征,这个要专业的人看了4,包浆,看有没有老气鉴定银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赝品在市面上出现了

回答4:

对怎银元吹一下,放在耳边,看有不有响声,有响声是真的,反之是假,拿到银行去看看呀,有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