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155—191),字文台,富春(今富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东吴大帝孙权之父。
孙坚少年时即为县吏,胆略过人,十七岁在钱塘江上斩杀江海大盗,由是闻名地方,被召为假尉。十八岁参与平息会稽许昌起义,以功,任为盐渎丞。几年后又调盱眙县丞,再调下邳县丞。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坚奉命随中郎将朱隽镇压农民起义军。中平四年(187)升为长沙太守,平定长沙、零陵、桂阳等处起义,转而参与汉末动乱中的军阀角逐。曾征讨凉州的边章、韩遂;特别在会同各路兵马讨伐董卓之役中,孙坚勇冠三军,战功卓著。《三国演义》第五回描写“关公温酒斩华雄”,这个华雄为董卓一员猛将,其实并非为关公所斩,而是死于孙坚之手。小说家罗贯中为了塑造关羽的英雄形象,有意“张冠李戴”。此事应根据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记载为准。裴松之注也有引文可作旁证:董卓嘱咐长史刘艾说:“关东军各路首领均为我手下败将,不值畏惧。只有孙坚这个小倔头,颇能用兵,要告知诸将多加小心。”为此,袁术举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封乌程侯。孙坚就此接受了袁术的节制。
但是孙坚勇猛有余,细心不足,身经百战,难免失算。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孙坚奉袁术之命进攻割据荆州的刘表。刘表大将黄祖夜袭孙坚,孙坚有备,从容应战,击退黄祖,并乘胜追击。夜色中轻骑挺进,误人林木茂密的岘山,为黄祖伏兵射杀。时年只有三十六岁。
孙坚(155-191),字文台,孙策、孙权之父。黄巾之乱时起兵,黄巾之乱后任长沙太守。190年,董卓称霸京师,孙坚响应曹操的檄文,共讨董卓。在十四支诸侯中,孙坚表现最为突出,他身为先锋部队,与董卓手下都督华雄交战。由于袁术不肯发给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偷袭营寨,折了部将祖茂。但孙权及时调整了部队,进行反攻,终于成功斩杀了华雄。然后孙坚一路杀到虎牢关前,攻进洛阳城,与吕布率领的殿后部队交战,大败吕布,终于占领了洛阳城,并得到了传国玉玺。191年,孙坚应袁术之约,起兵攻打襄阳的刘表,结果中了黄祖之计,被乱箭射死。
历史上的孙坚,武功盖世,是一员虎将。但不知为什么,在后代的戏曲中,孙坚被丑化成了一个小丑,是一无是处的人。《三国演义》送给孙坚一个“江东猛虎”的称号,算是一个“安慰奖”,但孙坚斩华雄、败吕布的功劳还是被刘、关、张瓜分了。
孙坚少年时即为县吏,胆略过人,十七岁在钱塘江上斩杀江海大盗,由是闻名地方,被召为假尉《三国演义》第五回描写“关公温酒斩华雄”,这个华雄为董卓一员猛将,其实并非为关公所斩,而是死于孙坚之手《三国志》记载裴松之注有引文可作旁证:董卓嘱咐长史刘艾说:“关东军各路首领均为我手下败将,不值畏惧。只有孙坚这个小倔头,颇能用兵,要告知诸将多加小心。”为此,袁术举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封乌程侯。孙坚就此接受了袁术的节制。
但是孙坚勇猛有余,细心不足,身经百战,难免失算。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孙坚奉袁术之命进攻割据荆州的刘表。刘表大将黄祖夜袭孙坚,孙坚有备,从容应战,击退黄祖,并乘胜追击。夜色中轻骑挺进,误人林木茂密的岘山,为黄祖伏兵射杀。时年只有三十六岁。
历史上的孙坚,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真正主角,是孙坚斩的华雄,而不是关羽。吴国君主孙权之父,号称江东猛虎
孙权之父,号称江东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