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婴宁的形象?

2024-11-15 10:05: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婴宁的形象即使是置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毫不逊色的。究其原因,那就是作者抓住了婴宁最典型性的性格进行塑写。
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翻开《聊斋志异》,我们可以看到《娇娜》、《青凤》、《聂小倩》等以篇中女主人公直接命名的篇目。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女性形象或秀婉温柔,或刚直不屈,或贞洁自爱,或清新脱俗,无不如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婴宁的形象是这许多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婴宁的形象即使是置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毫不逊色的。究其原因,那就是作者抓住了婴宁最典型性的性格进行塑写。

婴宁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爱笑。蒲松龄就是抓住了婴宁的笑进行具体细致,生动传神的描画的。在作者笔下,婴宁的笑是多侧面的。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脉脉的笑。“笑容可掬”、“含笑拈花而入”、“笑不可遏”、“微笑而止”、“犹浓笑不顾”等等。读到这里,读者也禁不住粲然。一个天真未凿,活泼可爱,机灵聪慧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婴宁的笑是跟她特定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在未嫁给王子服这前,婴宁是生存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半真半幻的环境中。“约上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行人,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李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就是婴宁所生活的世外桃源般的环境。脱俗得不食人间烟火。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一点市井的喧嚣。这也就造就了婴宁爱笑便笑的性格,而不必顾忌世俗的看法。婴宁的笑是天真自然,清新脱俗,而不是呆板做作的。在这里,婴宁的笑是未经封建礼教熏染,而发自内心的,最真诚最灿烂的笑。她所展示的是一颗最纯洁无邪的心。

在《婴宁》里,蒲松龄不仅展示了婴宁天真无邪的笑容,也描述了婴宁从笑到不笑的整个过程。在嫁给王子服伊始,婴宁就遭到好色之徒“西人子”的挑逗。这在婴宁所生活的那个环境中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次事故,却是因为她迷人的笑容引起的。虽然婴宁凭借着自己的机智略施小计就惩罚了“西人子”,但这次遭遇却使婴宁第一次感受到现实社会的污浊。并且这件事后,婴宁即遭到王子服之母的训斥。从此以后,婴宁便“正色,矢不复笑”。即使是众人再三挑逗,婴宁“亦终不笑”。或许从这件事中,婴宁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残酷和苛刻。在这样的尘世里,是容不得笑声的,特别是女人的笑。

婴宁的不笑,事实是就是封建社会对一颗最天真无邪的心灵的扼杀。读到这里,我们也不禁要扼腕而叹。

《婴宁》: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独到之处
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它塑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人物形象,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其中婴宁具有鲜明的个性: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因此,《婴宁》成为《聊斋志异》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来简要分析婴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如下: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
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 小说开头只用“容华绝代”来概括,并没有具体描写婴宁的美貌,而是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来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王子服初遇婴宁,在婴宁美貌之前,如醉如痴,忘记男女之别“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婴宁离开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恹恹而行”,达到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因思念婴宁,茶饭不思“不语亦不食”、“肌革锐减”;被其表兄哄骗得知婴宁消息后,“喜溢眉宇”、“饮食渐加”;久不得婴宁消息,他又把玩婴宁遗弃的梅花,睹物思人,陷入无限思念中,难以忘怀。这些虽带有夸张的色彩,但也通过王子服的动作、心理、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中,真实地从侧面写出他对婴宁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为了找到他的一见钟情的“梦中情人”,王子服不顾千山万水,只身前往山中寻找心上人。当他在园亭中发现婴宁时“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误。门内无人可问,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断,并忘饥渴”。这样充分写出了王子服对婴宁的一片痴情。
这样通过以虚写实,虚实相衬,既间接地写出婴宁的美貌,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出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婴宁”。
其次,王子服和婴宁“痴憨”相衬,以痴衬憨,颇具喜剧色彩。王子服在婴宁家呆了一个晚上,因无法向婴宁倾诉爱慕之情,急的象热窝上的蚂蚁,此时天赐良机,婴宁从树上落下来。王子服先是“扶之,阴捘其腕”,婴宁毫无反应; 乃出袖中花示之,婴宁接之,不以为然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只好含蓄的说:“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想“以示相爱不忘”,然而,婴宁却要“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王子服无奈之中,只好开门见山的表白:“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但婴宁仍不会意,“葭莩之情,爱何待言”。最后,王子服不顾什么礼节明白告诉他此乃“夫妻之爱”、“夜共枕席耳”,婴宁仍无所悟: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后竟告诉母亲“大哥欲我共寝。”生大窘,急目瞪之。王曰:“此背人语”、“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如此憨呆的婴宁面前痴情的王子服无计可施。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大多都在塑造婴宁的性格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如作品通过“老媪”的对婴宁的介绍“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这就通过老媪之口,从侧面精妙地点出婴宁的性格特征。
最后,作品多次描写优美的环境,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来衬托婴宁活泼灵秀、纯真烂漫、孩子般无邪的内心世界。王子服因不得吴生消息,怀梅袖中,负气自往,但望南山行去,但见山中之美景:“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用“丝柳、桃杏、修竹、野鸟”修雅茅屋,描写出一个与世隔绝、幽深寂静、纯洁优美的世界,衬托出婴宁纯真烂漫、不拘礼节的性格;作者又借王子服之眼,来描写婴宁家的鸟语花香的温馨的环境:“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坠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如明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几榻,罔不洁泽”。这就用婴宁爱花、爱草的性格特征,暗示婴宁纯真烂漫的性格;最后还再次描写了舍后有小园的环境“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这样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地不断渲染整个优美的环境,也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更好的衬托出婴宁的性格。
二、抓住个性特征,反复渲染爱花、爱笑的特点,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
这种种笑声,时时处处都有: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
这种种笑声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 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其次,“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她爱花着象征着她的心灵美。
三、亦憨亦黠,写狐写人,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作者写狐目的是为了写人。婴宁是人和狐的和身。在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因为她与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感情丰富:时而大笑,时而哀哭,时而憨语,时而伤感,时而任性。她比谁都勤劳,她比谁都孝顺。作者这样对美的构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美的渴望、美的向往和颂歌。
婴宁的形象,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是婴宁的真处。婴宁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笑声动摇一切封建礼教的束缚。值得注意是婴宁的悲啼——哭求丈夫为母迁葬的。这悲啼是我们了解婴宁性格复杂的原因,认识婴宁天真狡黠之间关系的钥匙。我们容易被婴宁的笑声所迷惑,她不仅是个天真娇憨的姑娘,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她自己解释由笑转为零涕时说:“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恐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 她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这也可见当时封建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正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婴宁天真狡黠的出发点。她有意遗花地上,引起王子服的相思,在王子服面前,明骂似贼、却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这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真是黠得无与伦比。婴宁是当时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影子,表现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正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回答2:

小说主要表现的是婴宁的憨痴可爱。而这一性格的传达,作家主要就通过人物的一个典型的行为而达到的。这个典型的行为就是“笑”。
  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的一“笑”,却使人物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更者,也正是这一“笑”,仿佛一把尖刀,直插入了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
  婴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笑得最美的女子。

回答3:

婴宁。。。永远记得她的笑。。。以下摘自一段评论。。
依稀是婴宁的笑声

  在本来凤毛麟角的雌性笑声当中,其实对于我辈来说,恐怕记忆之最为深刻的,还属蒲松龄笔下的一位女子。她住的地方,就是在“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的确不算太远,打个的无须半个小时就到了。严格来说,她非人非神非鬼,而是一个可人的狐狸——她的名字叫婴宁。蒲松龄一辈子花了无数心血,用茶水换故事,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打交道最多的也是狐狸了,用时髦的话来称呼这位先生的话,应该称他为“搜狐先生”。他笔下众多的狐狸当中,有善有恶有美有丑。其中最美的一只,非憨态十足笑容可掬的婴宁莫属——关于婴宁,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好。称之为小姐吧,大家也知道,如今北京某条街居委会都声称,这是极大的不礼貌;称之为阿姨吧,又总给人感觉少了份纯洁;叫婆婆固然无妨,却并非人人都做得来令狐冲,且婴宁之为婴宁,她必是永远美丽永远年轻的。不得已,我们姑且直呼其名吧。
  
  女子之为女子,有花做的,比如香妃;有水做的,比如西施;有眼泪做的,比如林黛玉;有蝴蝶做的,比如祝英台;有泡沫做的,比如维纳斯;有骨头做的,比如夏娃;而用笑声做的,就是婴宁。读过《聊斋》中婴宁篇的同志都知道,只要婴宁一出现,必定满屋子满园子满世界都笑声回荡。在搜狐先生的笔下,婴宁是如此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单是这十三字,婴宁之美之丽之洁之净之素之雅,就由不得让人怦然心动了——当然,梅花被伊沙用一泡尿液解构之后,怦然心动大概就很难了,不过我们暂且还是回到没有遭遇伊沙尿液之前的梅花,在嘶喊的钢筋水泥世界中,听听婴宁洋溢明亮的笑声吧。
  
  话说王生一睹婴宁芳容之后,相思泛滥成灾,于是独自往“西南山中”查访。老天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那杜撰中的地方,在一花园山庄里莫名其妙认了一通亲戚之后,随后千呼万唤的婴宁始出来:先是在户外,隐隐有笑声;由远而近,笑声“嗤嗤不已”;及见面,“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在生人面前,牙齿还是要保护的;待至其母嗔目之,则“忍笑而立”——并非全然无有顾忌;王生一开口,“复笑,不可仰视”——你一说话,我不得不大笑;等到她的丫鬟小荣在她耳旁嘀咕王生“目灼灼,贼腔未改”,则“又大笑”——看穿王生肚肠里的蛔虫了;然后婴宁看花去,才“笑声始纵”——大有“笑渐不闻声渐悄”之感。等到次日王生和婴宁第三次会面,此时婴宁已“爬”上了树,在树上“狂笑欲堕”——这笑这狂,可是有高度的花枝颤抖,只供人仰视;又“且下且笑”,及“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不是直接从树下跌下,偏偏要等到快下地才失手,看至此足可让人会心一笑;于是王生上前将之扶起,“阴挲其手”,乃是“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待其母问她在园子里和王生讲了什么悄悄话时,则毫无遮拦径直说道,“大哥欲我共寝”,于是“生大窘,急目瞪之”——连王生要和她做爱的话都敢厅堂之上直言不讳,王生焉能不急不窘?婴宁“微笑乃止”——看来婴宁大笑狂笑微笑,自有其分寸,而我辈读者,至此孰能不为之解颐?一路读将下来,不要说王生愿意为之死去活来,就是我们,个个也乐于为伊肝脑涂地的。
  
  婴宁的笑声到这里还远未停止,她还要把这笑声带到三十里之外——三十里之外是人间。而到了人间,搜狐先生清楚,人间自有人间的写法,他不惟直接状摹婴宁的笑声,而更通过旁人的反应来衬染婴宁的笑声。一到王生家中,便“但闻室中嗤嗤皆婴宁笑声”,及王生母亲进到屋子里,则“犹浓笑不顾”,从屋内出来,“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此时“满室妇女,为之粲然”——没办法,婴宁就是比十个春天还要更多的春天,她的笑声让“满室粲然”!过犹不及,搜狐先生又不失时机地补上一笔,“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及至“使华装行新妇之礼”,“笑极不能俯仰”,众人无奈,只好取消结婚仪式,直接将新人送入洞房。婴宁的笑声,至此可谓一塌糊涂,不可收拾,但谁又能不为之欢欣踊跃?当然,搜狐先生清楚,必须开始用道德的佐料将之调和一下,为此添了几笔,“生以其憨痴,恐泄漏房中隐事;而女殊秘密,不肯道一语。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总而言之,婴宁的笑声,它不费心机,纯属天然,毫无造作,犹如池塘春草;它既是心理治疗的特效方剂,又是调剂人际关系的润滑油;它以其高于礼法而存在,所以带来满世界灿烂。回应前面的“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至此天下男儿,莫不艳羡故事中的王生,能够一亲婴宁的笑声和芳泽,是何等的福气!
  
  惟恐人们饮憾不足,搜狐先生猛地又给婴宁加上一笔,“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香”——唉,婴宁啊婴宁,该是天上仙姝,连茅坑都繁花似锦。想来今人说什么“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其实搜狐先生笔下的婴宁,就是蹲在茅坑中,无论大解小解,稀里哗啦,她可都是在花丛中笑啊!比之庄子的藐姑射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冷冰冰的,虽然玲珑透体,美则美矣,但全无人间生气,是一具形而上的木乃伊,让人看了足以不寒而栗,更谈不上什么非分之想了。相较之下,屈原的山鬼,虽然“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虽然“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但终归是骑红色豹子还有什么花条纹的果子狸跟着的捧心颦眉的佳人,以其鬼气太多,还让人担心传染非典,因此还是少近为妙。惟有婴宁,这非神非鬼的婴宁,是明亮的,是炯炯的,是熠熠的,是灼灼的。她就在我们眼前,在“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是的,书上就是这样写的,书上就是这样说的。此时我们不信书,不信搜狐先生,还有什么可信的?!
  
  只是搜狐先生也清楚,笑是危险的,它终将与有板有眼的现实发生冲突,婴宁的笑声,到此也嘎然而止。三两行之后,婴宁的笑声引来一件刑事纠纷。邻居家的儿子想勾引婴宁,结果反被狡黠的婴宁变了个法子,让藏在枯木里的蝎子咬了那家伙的跨下宝贝一下,结果导致不治而亡——婴宁做案,自然没有留下任何证据。不过在婆婆的教导下,婴宁忽然之间,“正色,矢不复笑”——天啦,她居然可以发誓不笑!她居然说得到做到!犹如梁山的造反终归为朝廷招安,婴宁的笑声看来就此为现实的美德招安了。婴宁从此不惟不笑,接下来既能哭鼻子,又能流眼泪,还会哽咽;婴宁以其鬼母丧而欲尽儿女之孝,这也都是人之常情了,不过到这里,越泪水化、越人性化之后的婴宁的笑声,便彻底向投诚现实了——这位曾经目无礼法的女子,如今通了人间世物,懂得礼法,任劳任怨,以生儿育女为己任,至于其本己的笑声,则彻底放弃了;这位笑声就是其身份证明的女子,从此就泯然于女人之中了。
  
  与读者一样,搜狐先生到此也心有不甘,他也不希望让笑声彻底从故事中抹去,在最后几行,又添上一条光明的笑声的尾巴:“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另在其添加的评论中,其中两行,则又隐隐传来婴宁的大笑之声:“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会心者至此,可以读得如驴子打滚,笑得眼泪都掉出来:与其找什么伟哥神油,不如找张周星星的无厘头碟子看看——《国产零零发》中周星星看毛片止疼,恐怕和这个道理正可以相发明。
  
  且不管婴宁的笑声最后如何归化了现实的道德实践——如所有的边缘话语、思维方式、异质性最终也为正统主流驯服一样,这迟早要发生——料来作为读者的我们,或许在邂逅婴宁多年之后,能够回想起来的婴宁,自也是那个居住在“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的“笑容可掬”的婴宁。那个后来捐弃了荒谬笑声、能零涕能哽咽的婴宁,我们也只得承认,她抵达了现实人性的深处。搜狐先生在《婴宁》一篇收尾处写道,“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该笑即笑,该哭即哭,自然即性情——对于那个磨了一辈子镜子说什么“对于生活,不哭,也不笑,而是思考”的斯宾诺莎,应该把他的内裤剥下来,打一百棍子屁股。

回答4:

婴宁的形象还是比较完美,比较潇洒大方,美丽动人的。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