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怎么驱除那种长得像蚂蝗的软体动物。

2024-11-08 09:44:4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错了 不是蚂蟥。应该是油盐虫 学名 蛞蝓。应该是撒盐。鼻涕虫的学名叫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蛞蝓科。又名蜒蚰,俗称 鼻涕虫、粘线虫、托胎虫、鼻泪虫、软蛭等。其种类很多,分布很广。我国有数十种,多分布于长江流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黄蛞蝓、野蛞蝓、网纹蛞蝓、高突足襞蛞蝓。
蛞蝓的生活特点是:畏光怕热,昼隐夜出,白昼多隐藏在阴暗、潮湿、多腐植质的住宅、地下室、厨房、庭院、菜园、石块和落叶下、土和石缝隙等处,夜晚及雨天外出活动、觅食和繁殖,夏季午夜活动最盛。它食性杂,尤喜幼嫩多汁的植物及地衣菌类,危害蔬菜瓜果和花生、棉花的枝叶,它进入人生活区,啃食饭菜、书报等,污染器皿用具,所到之处,地面、墙壁、物品,到处留下一种淡黄色的黏液,黏液干燥后呈现丝丝发亮的痕迹。蛞蝓在全年内可发生2—6个世代,世代重叠。蛞蝓完成1个世代约250天左右。产卵期长达160天左右。蛞蝓一年四季均能产卵繁殖,孵化危害。而春、秋二季是它危害最严重的季节。蛞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块缝隙内,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若暴露在日光下或干燥空气中,能很快自行爆裂,土壤干燥也不能孵化。蛞蝓怕光,在强烈日光下经2—3h即被晒死。蛞蝓的活动与气温、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均有密切关系。它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场所,畏光怕热。阴雨后地面潮湿,或夜晚有露水时活动最盛,危害亦重。土壤干燥对其不利。气温在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取食、活动、生长发育有利。若温度升至25摄氏度以上,则迁栖到土缝或潮湿土块下停止活动,当土壤含水量在10%—15%以下或高于40%时会引起死亡或生长
农业生产上对蛞蝓的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根据其生活习性,进行综合治理。

1.物理防治

(1)清除地边田间及周边杂草、石块和杂物等可供蛞蝓栖息的场所。排干积水,耕翻晒地,降低土壤湿度,防止过度潮湿,恶化蛞蝓的栖息场所,制造不利于蛞蝓发生的栽培条件;种植后及时铲除田间、地边杂草,清除野蛞蝓的孽生场所。
(2)利用其在浇水后、雨后、清晨、晚间、阴天爬出取食活动的习性,人工捕捉。

(3)除草松土,使部分卵块暴露于日光下晒裂或被天敌啄食。

(4)在沟边,苗床或作物间于傍晚撒石灰带或在危害区地面撒草木灰,阻止蛞蝓到墒面危害叶片,这样蛞蝓爬过后粘有石灰或草木灰就会失水而死亡;

(5)诱杀:堆草诱杀,人工捕捉。收割绿肥后,可每隔133—167cm,放置绿肥一小堆,每日清晨翻开绿肥堆,即可捉到大量蛞蝓,也可于傍晚撒菜叶作诱饵,翌晨揭开菜叶捕杀。

2.化学防治:可采用撒毒土;喷洒盐水(若蛞蝓危害面积不大,可用200倍盐水喷于叶面或根系附近)防治;或用灭蛭灵800—1000倍液喷雾等药剂防治方法进行防除。

3、生物防治

有条件的地方可放养鸡鸭等动物,可啄食成幼螺及螺卵,效果较好。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步行虫、蛙、蜥蜴等。

如果是城市家庭庭院及水池等地,注意清除积水、打扫周边环境,保持地理环境干燥可有效防止鼻涕虫出没,或者可选择于傍晚撒石灰带的方法进行防治比较好。

回答2:

那是叫蚂蟥。身体较大,略呈纺锤形,背腹扁平而肥壮,长6~13厘米,宽1.3~2.2厘米。背面一般为暗绿色,有5条黑色间杂淡黄的纵行条纹。体分107环,眼点5对,排列在第2、3、4、6、9环上。前吸盘小,口内的颚上有齿,但不发达,能剌伤皮肤,但不吸血;后吸盘较大。在我国各地的水田、河湖中常见,捕食螺类等小动物。冬季钻入泥土中越,是吸血的动物,听网友说最后撒盐。一撒就会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