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海明威一直被评论界称作大男子主义作家。20
世纪60年代以来,随粉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女权主义
在文学评论界的出现,人们纷纷遗贵海明威,认为他的作品中
一!有性别坟视的倾向。 然而这些观点都是从传统的
道钧观出发的,违背了海明威的初衷—塑造时代的新女性形象,并表达他对新女性的同情和理解。如果换一个视角来分
析研究这两部小说,就不难发现,批评界对海明威女性形象的
评价有失偏颇。布莱特和饥赛琳是具有新顺独特思想和反扳
精神,不甘随玻逐流,勇于创新的女性。
一、断女性出现的历史背.及甚本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女性在社会上的作用发生了转
折。大战中,男性应征入伍,女性不得不走出家庭圈子。在工作
中,她们体会到了杜会生活的乐趣。同时,她们意识到了自身
的价值。这时,女性的角色意识已悄悄发生了变化。她们不再
满足做逆来顺受的贤妻良母,而是大胆地反杭19世纪的封建
权贵,抵制以纯洁、皮诚和顺从为核心的传统女性模式。王此,
新女性出现了。新女性在萌芽过程中,又逐渐分化为两种,粗
智型和扳逆型。理钾型女性大都受过较好的教育,有自己的抽
立见解。“她身上既有蔑视传统的特点,又具有女权主文者抽
立自主和传统妇女资淑遥柔的品质。她是一个能将拱乐、本
业和婚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女人。”扳逆型的则是那些康放
不羁的少女。“她们在举止行为和服饰等方面发动了一场革
命。妇女着姐裙,留姐发,公然抽烟呀酒,甚至出入非法协泪的
夜总会。他们还学会了将离婚作为解决不漪婚姻的途径,并故
惫闯入一些男性的活动范圈,以期引起公众的注意。”
二、布莱特·阿什利—时代的新女性布莱特·阿什利便属于扳逆型的。她头该毡相,在小说中
第一次皿面时,u她穿着一件针织紧身套衫和一条苏格兰粗呢
裙子,头发朝后枕,像个男孩。”像其他新女性一样,她脱去了宽
松的曳地长裙,袖口紧扣的衬衫,换上了质地轻柔,曲线毕t的
短裙。斩女性的大胆装柬,及惊了传统主义者。女性的扳逆还
体现在性观念的转换上。传统的性理论是建立在男性主动而
女性被动接受的基础上的。而布莱特与杰克的爱已经脱离了
旧的模式:杰克由于在战场上负伤而导致性无能,这使他不可
能在生理上拥有她,从而成为弗洛伊德阎所界定的真爱。另外,
依据传统的求偶模式、女性的权利是等粉被挑选,一旦选上,就
得放弃选择的机会。而布莱特则把选择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面对众多的追求者,她充分释放她的社交能t和性魅力,周旋
其中,从而增加了她的选择机会。抛弃了传统女性角色的布莱
特,却仍然是一位很有个性、极其魅力的女性。书中的男性人
物无一例外地迷恋她,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布莱特的行为举
止,既是新女性对杜会的反扳,同时也是“迷惘的一代”的女性
寻求解脱的方式,这也正是海明威对布莱特寄予同情的原因。
一战后,整整一代人经历了战争的浩劫,身心受到了产t的摧
残。对他们来说,通行的道德标准,伦理观点,人生理想等等,全
部被战争所摧毅。性角色已翔倒了:布莱特明确地表达她的性
要求,而男人们则等若被挑选;布莱特客欢刺激—喧君的酒会,大型舞会,血胜味极浓的斗牛场,而男人们却悄悄躲在酒吧
里,小口地呷粉白兰地。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性混乱,另一
方面也是这一代年轻人极度空应和迷茫的体现。所以,在分析
布莱特时,千万不能忽略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一事实。战争
中,她当过护士,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品,更为不幸的是,她真
正所爱的人死于痢疾,而她的第二任丈夫精帐又濒于崩清。可
以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精神上,布莱特都受到了极大的创
伤。为了解脱痛苦,布莱特于是到处寻欢作乐,过粉声色犬马
的生活,企图在宫有刺激性的活动中振奋起来。然而这种消极
通世的思想和放荡不羁的生活并不能使她得到满足,反而陷
入更深的悲观绝望而不能自拔。也正因为如此,布莱特才会时
时在自我克制和自甘放纵之间挣扎。
三、凯赛琳—矫枉过正的“断女性’海明威所处的时代是反传统文化思想盛行的时期。20世
纪以来连续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传统的价位观念。年
轻的一代砸碎精神枷锁,破除陈规旧习,大胆表达与传统的决
裂。这种以个性表达为主导的反传统文化的“新女性”特征,在
凯赛琳身上表现得琳漓尽致。除了服饰发型、硒得黝黑的皮
肤等外表特征以及开车、幽酒等行为特征之外,她还迫使丈夫
大卫做她的女孩,变成她自已的形象,更换两性的角色。她大
官不惭地公开宜称,自己属于性变态。更有菩者,她还把一位
“第三者”玛丽达小姐引进她与大卫之间。她先与玛丽达有一
种同性恋关系,然后再场力促成玛丽达与,大卫的偷情关系。为
了让世人知晓自己,她与大卫协商好,由大卫执笔写一本关于
他俩欢度蜜月的小说,然后由她出钱发表。当她后来得知大卫
放弃写这本蜜月小说,去写与她不相干的非洲故事时,她无法
容忍,把大卫的手稿付之一炬。当她后来要离开大卫时又说:
“我已经是成年人,而且我嫁给你并不等于我是你的奴t,或
你的财产。我一定要去,你阻止不了。”帆塞琳的言行体现了她
作为“新女性,的独立思想和平等思想。她按服自已的理解,在
强烈的“解放”意识的奥策下,为了反传统而不借娇枉过正,走
向极端。饥赛琳的一系列“反常”行为不仅模栩了社会性别的
界线,冲破了传统文化预设中家奥和社会角色的禁翻,更t要
的是,她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强烈创造精神的体现。
我们从帆赛琳与大卫在马德里的谈话中,可以深切体会
到她的创造欲。帆赛琳对大卫说:“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奇妙景
观堪可入画,可惜我一点也不会画,永远办不到,我知道有奇人
妙事可写,但我甚至写不好一封像样的信。来这个地方之前,
我从不想当画家或作家。现在我就像画饼充饥,心有余,力不
足。”她不在愈大卫安抚地回答:“这个地方在这儿呐。它总在
这儿。普拉多博物馆在这儿,你什么也不用干。”她缝续说:“它
的存在,必须通过我们自己感觉。”“我不想死,否则它会消
失。”凯赛琳接粉哀叹自己不能走出家庭去创造,因为在创造
属于男性领城的杜会环境中,一个女人要衰现自已的创造力
显然是,天下之大不趁。她说:“你一开始超越自己的范日生
活时,那就险象环生。”“我也许最好是回到我们自己的天地,
我创造你的和我的断天地。它只属于我们两人。挽在四周前
在这个世界里我已获得很大成功(指饥赛琳与大卫进行‘性期
倒游戏’)。只要我努力,我想也许我还会成功。”她继而又说:
“我就是自已画的像,我是我的作品。”
不管书中男性的叙述话语把帆赛琳的尝试描述得如何
具有破坏性和奄无价位,但她那努力摇脱习俗的禁姻,谋求展
示自身才华的创造举措实际上是在向世人替示:传统的杜会
性别等级制度不可靠,传统的社会性别模式不合理,男性的情
感中应该要有“女性”的成分,女人也能做男人做的事情。
四、海明威笔下新女性形象的不足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布莱特远远不是一位彻底解放了的女性。
她在性格上其有矛质性,衰现为:经济上的依附性和性方面的
先铃性并存,既有勇往1前的闯劲,却又为绝望和沮丧所困
扰。在她与男性的交往中,她也没能摆脱传统的性与金钱的关
系。如果说布莱特摆脱了传统的家健妇女的羁绊,她在经济上
却始终是依附男人的海明威一生对女人抱有一种友杂的矛盾心理。他希望女
人格守传统、贤淑普良;又希望女人风情万种、聪粗饭锐。这一
方面是当时折女性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也攀耳出
了海明威塑造新女性人物的局限性。这其实也是作家的迷
惘,他呼咦若新女性的出现,但至于新女性究竟应扮演什么样
的角色,海明威并不比当时的女性更清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