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女儿的称呼和级别

2025-02-24 00:01:1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源于西周。当时,有一种礼仪:天子的女儿下嫁于诸候,是不能由至尊的天子来主持婚礼的,必须由和天子同姓的“公”来主持婚礼,因而天子之女被称为“公主”。到了秦汉时期,全国实现统一,国内已不存在诸候割据的局面,并实行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建立了郡县。天子的女儿出嫁,改由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主持婚礼。天子之女仍然被称为”公主“(后来这个称谓一直沿用到清朝)。

在汉朝,皇帝之女被称为“公主”,而皇帝的妹妹被称为“长公主”。诸候之女出嫁,王女或宗室之女下嫁,也有被称为“公主”的。
亲王的女儿由郡 级的长官主婚,叫郡主。
郡王的女儿由县一级的长官主婚,叫县主。
县主升郡主,一是老爹由郡王升亲王,二是皇帝格外恩赐。
公主的丈夫,汉代时一般封为驸马都尉,就是皇帝出行时位置可以跟着皇帝的马车走,算是比较近啦。
所以后来管公主的丈夫都叫驸马。
但是郡主的丈夫叫郡马,那是民间根据驸马一词自行演义,官场上没这称呼。

清朝:
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

明朝:
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
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
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郡主禄八百石,余递减有差。郡主以下,恩礼既杀,无足书者。今依前史例,作《公主传》,而驸马都尉附焉。
宋朝一般称帝姬。

楼主满意吗?

回答2:

汉唐宋明都差不多:皇帝的姑姑: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公主
元朝制度上不完善,皇帝诸王的女儿都称公主。
清朝:皇后所生:固伦公主,妃子所生和中宫抚养的亲王女:和硕公主。也有妃子的女儿和养女封固伦公主,如荣宪、恪靖、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