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俄罗斯有火车。
1960年5月24日,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K3/4次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行的第一趟国际联运列车。它横贯亚欧大陆,途经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全程设置33站,全长7858公里,停靠三个国家的首都,列车单程运行约132小时,往返需13天。
列车甚至要在冬季气温零下50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中运行,这种超低温、长距离、强风沙的特殊运行环境给列车的研制带来诸多技术挑战。随着国内多趟“绿皮车”的退出,驰骋于中俄两地的K3/K4次“绿皮车”也终于迎来了自1996年升级后的再次改造。
扩展资料:
1954年1月28日,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直达列车首次通车,车次为19/20。
1960年5月24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K3/4次国际旅客列车正式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行的第一趟国际联运客车。
2004年7月31日,一列被命名为“中俄友谊号”的专列从北京启程,开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行的第一趟出境旅游专列。 在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很多欧洲游客乘坐这趟国际列车前来北京观看比赛,一时吸引了不少目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俄国际列车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国际列车见证中俄60年变迁:从"市场"变身观光车
中国有到俄罗斯的火车,就是K3次列车
起始站是北京,途径蒙古国,终点是莫斯科.
K3/4次列车,是中国铁路的一趟国际联运快速列车,运行于中国北京至俄罗斯莫斯科之间,于1959年6月4日起开行,现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客运段国际联运车队负责客运任务。列车使用德国制造的18型及19型客车,运行横贯欧亚大陆,穿越丰沙铁路、京包铁路、集二铁路、蒙古纵贯铁路及西伯利亚铁路,途径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全程7692公里,是中国铁路开行里程最长的旅客列车 。
其中北京至莫斯科每星期三在北京站发车,运行131小时31分,于星期一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站,使用车次为K3次(中国境内)、003次(蒙古国境内)、0033次(俄罗斯境内);莫斯科至北京每星期二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站发车,运行129小时40分,于星期一抵达北京站,使用车次为K4次(中国境内)、004次(蒙古国境内)、0043次(俄罗斯境内)。列车由1960年至2010年共不间断行程4200多万公里,往返行走的里程相当于绕地球1000多圈,安全运送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旅客140万多名,被誉为“中华第一车”。
1984年10月29日,4次国际联运列车经由京包铁路运行至土木站内无人看守道口处,由于一辆拖拉机抢道,列车停车不及与拖拉机相撞,事故造成拖拉机上4人死亡,列车机后3至10位车辆脱轨,中断京包铁路正线行车40小时08分,直接经济损失293万元人民币 。因这次事故涉及国际联运列车,中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不久之后铁道部、交通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了《铁路道口通行规定》,要求加强国际列车通过沿线道口的安全管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K3次列车
有的。是K3/4国际列车,北京--乌兰托巴--莫斯科,大概六天左右。
其中北京至莫斯科每星期三在北京站发车,运行131小时31分,于星期一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站,使用车次为K3次(中国境内)、003次(蒙古国境内)、0033次(俄罗斯境内);莫斯科至北京每星期二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站发车,运行129小时40分,于星期一抵达北京站,使用车次为K4次(中国境内)、004次(蒙古国境内)、0043次(俄罗斯境内)。
扩展资料:
959年6月4日,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车次被确定为3/4次,由苏联铁路提供车辆并担任客运乘务,列车出北京站后经丰沙、京包线运行,列车在集宁站更换转向架。1960年5月24日,由中国铁路提供车辆并担任客运乘务的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旅客列车开行,苏联铁路担当的列车停开。
列车在中国境内采取15节车厢编组,2017年5月10日起取消软卧车1辆,现时其中国际联运车厢编组为硬卧车7辆、高级软卧车2辆及行李车1辆,另有3辆硬卧车及1辆餐车为北京至二连间的国内回转车。
参考资料:K3次列车-百度百科
K19次国际列车 北京--俄罗斯(每周六发车)北京站23:00发车 隔周周五18:13抵莫斯科 北京至俄罗斯莫斯科途经沈阳、长春、哈尔滨、满州里、后贝加尔、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等站。硬卧下铺是4473元 上铺4049 元,软卧5962元 高级包厢是6527元。K03次国际列车 北京 --经乌兰巴托--俄罗斯(每周三发车)北京站08:05发车周一14:28抵莫斯科北京至俄罗斯莫斯科途经大同、二连、扎门乌德、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等站.此列车经过乌兰巴托前往莫斯科必须有蒙古过境签.
往返莫斯科和北京的火车共有两趟 K19次国际列车 北京--俄罗斯 K3次国际列车 北京 --经乌兰巴托--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