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甲醛多少为达标

2024-10-28 07:40: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国家规定的甲醛检测标准有以下两个:

[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 T18883-2002):甲醛≤0.10,苯≤0.11,TVOC≤0.60;

空气测试要求:在测试前12小时需要关闭门窗,橱柜抽屉全部打开,温度最好控制在23°C左右。本标准适用于住房,它是入住生活环境健康的最低标准,是衡量住宅是否环保的基础。

[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于2001年联合发布,于2002年实施,并于2006、2010和2013年进行了相关修订。

一类民用建筑项目(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

                        甲醛≤0.08,苯≤0.09,TVOC≤0.50

二类土建工程(办公楼、商店、酒店、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公共交通候车室、理发店等土建工程):

                          甲醛≤0.10、苯≤0.11、tvc≤0.60

空气测试要求:测试前门窗需要关闭1小时,柜子抽屉全部打开,温度应控制在23°C左右。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

其实是一个综合结果

这只是由各种甲醛释放源共同释放出来的数据

事实上,许多室内产品含有甲醛

它有各自的甲醛含量标准

比如:

A级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小于或等于9 mg/100g

B类实木地板等于9mg-40毫克/100克

人造板释放的甲醛量应小于0.20mg / m3

木地板应小于0.12毫克/米

此外,还有e0、e1、e2等环保等级

等等等等......

而且

这些仍然是中国的标准

事实上,甲醛的标准因国而异

欧洲有欧洲的标准

日本有日本的标准

日本标准比我们要求更高

看到这个,它真是让人头大几圈…

更烦的是

暂时放弃各种各样的标准

室内甲醛浓度也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天气寒冷时,测试结果不会超标

但事实上还是可能超标

人们受到室内污染如甲醛的影响

跟自身的行为习惯等也脱不了干系

比如呆在室内更久的人

受甲醛等的危害也越重

所以,针对装修污染

我们做不到那么完美

但是为了健康,我们应该尽力而为

确保室内污染程度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不要掉以轻心,即使它在标准值之内

毕竟,标准只是一个参考价值

回答2:

国家规定家庭甲醛的释放国家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883-2002《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

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0.08mg/m3)。

2、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325-2012《民用建筑工程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规定:空气中甲醛的

最高容许浓度为0.10毫克/立方米(0.10mg/m3)。

1、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由卫生部制定,更接近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因为人

们在居室室内总的时间一般为8小时以上。测定结果更准确些,是以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为目的。

2、GB50325-20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是建设部颁布的标准,主要是在新

建项目竣工前的验收标准,检测方法是在充分通风下对房间进行一小时密闭,检测甲醛含量,

条件相对宽松,因而标准值相对严格。

扩展资料:

甲醛,化学式HCHO或CH₂O,分子量30.03,又称蚁醛。无色,无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1),液体密度0.815g/cm³(-20℃)。熔点-92℃,沸点-19.5℃。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达55%,通常是40%,称做甲醛水,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

具有强还原性,尤其是在碱性溶液中,还原能力更强。能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7%-73%(体积)。燃点约300℃。

可由甲醇在银、铜等金属催化下脱氢或氧化制得,也可从烃类的氧化产物中分出。可作为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乌洛托品、季戊四醇、染料、农药和消毒剂等的原料。

工业甲醛溶液一般含37%甲醛和15%甲醇,作阻聚剂,沸点101℃。

纺织印染助剂对甲醛的限制

禁止使用使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的甲醛量超过30ppm和使所有其它纺织品的甲醛量超过300ppm的纺织助剂,如含超标甲醛量的羊毛保护剂、固色剂、交联剂、粘合剂等。

限制纺织染料中游离的和部分能水解产生的甲醛量,保证在织物上游离的和部分能水解产生的甲醛量对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来说不能超过30ppm,而对所有其它纺织品来说不能超过300ppm。

在纺织品中禁止使用重金属盐(除铁之外)或甲醛作为去色剂或褪色剂。

有关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5~10倍,污染物多达500多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而甲醛则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

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b、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c、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d、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相对浓度危险度

当甲醛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³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

当室内空气中甲醛达到0.1mg/m³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

甲醛达到0.5mg/m³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

甲醛达到0.6mg/m³,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

甲醛达到30mg/m³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醛

回答3:

国家规定家庭甲醛的释放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木复合地板》规定:A类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小于和等于9毫克/100克;B类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等于9毫克—40毫克/100克。

《国家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木质板材》规定:人造板材中甲醛释放量应小于0.20毫克/立方米;木地板中甲醛释放量应小于0.12毫克/立方米。

扩展资料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 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粘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各种人造板材(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等)中由于使用了粘合剂,因而可含有甲醛。新式家具的制作,墙面、地面的装饰铺设,都要使用粘合剂 。凡是大量使用粘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释放。此外,某些化纤地毯、油漆涂料也含有一定量的甲醛 。

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 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等多种化工轻工产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醛释放量

回答4:

国标为0.1以下,如果家里有孕妇小孩等敏感人群,建议0.8以下。
装修居室内甲醛浓度的半减期较长,装饰材料中的甲醛约需5-15年才可能全部释放,甲醛对居住者的毒作用是长期存在的:2004年6月15日,国际癌症研究中心(TARC)将甲醛确定为IA类物质(人类致癌物),甲醛也是不良建筑综合症明确的危险因素之一,新住宅装修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以甲醛超标为代表。
李晓东等对南通市部分装修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调查发现,在装饰3个月内为1.23mg/m3, 3-5个月为1.113mg/m3, 6-8个月为1.048mg/m3,一年以上为0.717m3;戴红等对日本某大学新装建使用初的3个不同校舍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的动态监测,发现经过一年后降至使用初的60%,可见,甲醛在装修使用初的居室内污染普遍存在,且非常严重,虽然现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但下降较慢。
本研究对323家新装修居室室空气中甲醛浓度监测,甲醛浓度在刚入住时平均浓度高,超标率达57.89%,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醛浓度逐渐降低,但经过半年的时间,仍然有25.39%的住户,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本研究结果与前述报道一致.可见室内空气甲醛浓度的降低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回答5:

国家规定家庭甲醛的释放国家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木复合地板》规定:A类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小于和等于9毫克/100克;B类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等于9毫克—40毫克/100克。

  3. 《国家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木质板材》规定:人造板材中甲醛释放量应小于0.20毫克/立方米;木地板中甲醛释放量应小于0.12毫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