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内容包括哪些

2025-04-07 01:58: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地质构造普查(断层、褶皱)
二、瓦斯灾害普查
三、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普查
四、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

回答2: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普查对象:包括正常生产建设的煤矿(含露天煤矿)、停工停产整改或整顿的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的煤矿。

工作内容: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和《煤矿防治水细则》等规定,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普查:


                                   

  • 煤矿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

  • 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

  • 瓦斯富集区、冲击危险性、导水裂缝带;

  • 地表水体、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

  • 古河床冲刷带、天窗不良地质体等。

具体普查项目:

  • 水文地质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包括对采空区的普查治理,查明采空区的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等,并在相关图纸上进行标绘。

  •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治理:查明废弃老窑(井筒)的开采历史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情况。

  • 其他地质和安全隐患的普查:包括对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岩浆岩侵入等地质特征的普查,以及煤层厚度变化、顶板岩层结构与力学性能、巷道顶底板岩层分布与力学参数的勘查。

  • 普查成果的应用:普查成果应用于合理划定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 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普查,如“一孔多用”技术,结合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地质资料的实时综合处理和三维立体化仿真展示。

  • 治理措施的落实:强调严格落实治理措施,包括消除构造影响、强化瓦斯抽采、全面治理水害、加强顶板支护、深化火灾防治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全面排查和系统治理,旨在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