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答、能独立成句或充任独立成分的词。
1、叹词的种类
叹词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表示喜怒等感情的叹词:
①表示惊讶、赞叹的叹词
汉语中表示惊讶、赞叹的叹词主要有:
啊(阴平) 咦(阳平) 嘿(阴平) 嗨(阴平) 嚯(阴平)
吓(he阴平)呕(阴平) 呕(阳平,“原来如此”) 哟(阴平)
例如:
咦?还要我来教你?
嘿!怕什么?他见的世面多了!
哟,还挺厉害啊!
嚯,你小子还真行啊!
呕,原来是你呀。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②表示喜悦、讥讽的叹词 主要有: 哈哈 嘻嘻 呵呵
例如:
哈哈,我终于学会开车啦!
呵呵,他也能考上大学?
③表示悲伤、惋惜的叹词 主要有: 唉(去声) 哎呀 嗨(去声)
例如:
唉,要是当时听你的话该多好哇!
唉,病了两个月,把工作都耽误了。
哎呀!我可真不知道他是为了这事儿呀!
嗨,你可好糊涂哇!
④表示愤怒、鄙视的叹词主要有;呸 啐 哼 吓(he去声)
例如:
呸!你胡说八道!
哼,你竟然相信他的话?
啐,他走到今天这地步完全是咎由自取!
⑤表示不满、异议的叹词主要有;
唉(上声) 嗨(去[FS:PAGE]声) 嚯(去声) 吓(he去声)
例如:
唉,他的意见我还就是不同意!
吓,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
⑥表示醒悟、明了的叹词主要有: 呕(去声)
他哼了一声。(述语) 门外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
他唉呀唉呀乱叫。(状语) 他疼得直哎哟。(补语)
有些叹词的书写缺乏规范,同一个叹词往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容易造成混淆,应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例如“啊、阿、呵、嗄”都读a音,现在一般写作“啊”。
二、说说语气词
(一)语气词有多少
单音节语气词:吧、罢、呗、啵、的、价、家、啦、来、唻、了、嘞、哩、咧、咯、啰、喽、吗、嘛、嚜、么(麽)、哪、呢、呐、否、呵、哈、不、兮、般、则3、连3、罗、给2、噻、哉 阿、啊、呃、欸、哇、呀、也、耶、哟、欤、呕、噢、呦、嘢
双音节的语气词:罢了、不成、得了、而已、的话、来着、了得、也罢、已而、着呢、着哩、着呐、来的、也好、便了、起见、就是、似地、是的、一般、一样、再说、不过
多音节语气词:就是了
(二)什么是语气词
语气词是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和停顿的词,有的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舒缓停顿或强调的语气。
1、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①语气词具有很强的附着性,一般附着在句尾(少数放在句中,后面有停顿),表达各种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
昨天晚上我已经检查过三遍啦。(语气词“啦”表示陈述语气)
今年有二十岁了吧?(语气词“吧”表示推测疑问语气)
②语气词除了表达语气意义外,有时还能起一定的语法作用。一般来说,大多数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就能成句,但有时还要求加上语气词才能成句。
例如:
他把衣服晒干了。(语气词“了”具有成句作用)
都中学生了,还这么不懂事。(语气词“了”具有成句作用)
2、语气词的类型
根据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将语气词分为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
①句中语气词
句中语气词主要有“啊、吧、了、呢、么”等。
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也含有列举、假设或引起注意等意思。
例如:
他啊,从小就爱到处跑。(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你这个孩子啊,什么时候才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呢?(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等他一来啊,咱就出发。(表示假设语气)
你要用呢,就提前说一声。(表示假设语气)
他要愿意呢,就回个电话;不愿意呢,就算了。(表示假设语气)
语言啊、文学啊、理论啊、计算机啊、外语啊,都是基础课。(表示列举)。
②句末语气词
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句末语气词可以分为四类:
Ⅰ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的、了、吧、呢、啊、着、也好、啦、呗、喽。
例如:
其实学习计算机除了下苦功夫勤学多练之外可什么窍门也没有啊。
钱不够了,就只好先不买呗。
Ⅱ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吗、呢、吧、啊。例如:
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 以后再也别忘了啊?
Ⅲ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吧、了、啊。例如:
还是再试试吧。 你可小心,别上他的当啊!
Ⅳ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啊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啊! 他能考上大学可真不容易啊!
上述语气词中最常用的是“吗”、“呢”、“吧”、“啊”、“的”、“了” 等。其他一些语气词,有的使用得比较少,有的由于连用而产生连读音变,例如“啦”是“了”与“啊”的合音,“哪”是“呢”与“啊”的合音。
3、语气词的连用
几个语气词可以连用。连用的语气词之间没有结构关系,处于不同的层次,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句末的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是全句语气的重点。
例如:
你们今天都怎么了啊?
他们的事就这么决定了吧。
你小子还真有两下,这么揉掐几下蛮舒服的啊!
根据你的检测,这次实验成功是可以肯定的了。
真要能一个月赚上千儿八百的,吃饭问题不就不用发愁了吗。
这可是意味着要出卖全厂工人的最根本利益了呀!
第一个例句中连用的两个语气词“了啊”,“了”表示动作或行为已经发生变化,“啊”表示舒缓的疑问语气。因此整个句子是一个疑问句。其他例子同样要以句末的语气词作为判断句子语气类型的根据。
4、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①语气词“的”与助词“的” [FS:PAGE]
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现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例如:
那样说是可以的。(语气词)
她是北京的。(结构助词)
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看去掉后能不能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表达。
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可以);
结构助词“的”是构成“的字短语”与前面的“是”搭配使用,所以不能省略。
(她是北京的—→*她北京)。
第二,看后面是否能够加上适当的名词。
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后面可以加上适当的名词。
(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
语气词“的”后面不能添加相应名词。
第三,看否定词的位置。
否定副词能加在“是”前面,证明“是”是判断动词,句末的“的”是结构助词。
(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
否定副词只能加在“是”后面,证明“是”是副词,句末的“的”是语气词。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孤立的一个句子会有歧义,因此还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进行辨别。例如:
他是要走的。
—→他要走。(“是”“的”可省略,原句中“是”重读,句末“的”是语气词)
—→他是要走的人。(“是”轻读,稍停顿,后面可加上名词,句末“的”是结构助词)
②语气词“了”与助词“了”
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
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例如“她上大学了”。
动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例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句末语气词说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了。”句种有两个“了”,各是不同的词类:句中的是助词、句末的是语气词。
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语气词,而不是助词。例如:
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未然的事实)
我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的事儿操心了。(未然的事实)
快点把饭吃了。(未然的事实)
去把衣服洗了。(未然的事实)
Ⅱ如果“了”表示事态发生已经发生变化或动作行为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助词兼具语气词的作用。例如:
她几天前就回家了。(已然的事实)
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然的事实)
高老汉一大早就出去赶集去了。(已然的事实)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她了。(已然的事实)
三、拟声词
拟声词又称“象声词”或“摹声词”,是描摹自然界声音、能够独立成句或充当独立成分的词。应当注意的是拟声词只是一种模仿,仅仅与实际声音有联系,与客观存在的声音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例如模拟麻雀叫声的“唧唧喳喳”,与自然界鸟类的实际声音相比,几乎感觉不到有什么相似之处。
常见的拟声词主要有:
嗷 呼 啪 嘭 唧 呼啦 喀嚓 啪嗒 扑通 噗咚
丁冬 咕咚 轰隆 呼呼 喃喃 嗷嗷 哗哗 咚咚
哈哈 哎呀 嗡嗡 噗噗 哗啦啦 哎呀呀 叽叽喳喳
拟声词的语法特点:
①可以单独成句或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
拟声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或者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
例如:
轰隆!那座老房子塌了。(单独成句)
扑通!他一头崴倒在雪地里。(单独成句)
哎呀,都到点了,他们怎么还不回来?(独立成分)
砰,砰,我正在摆枪的时候,响起了敲门声。(独立成分)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独立成分)
②充当句子成分
拟声词可以进入句子,临时充当句子成分。
例如:
树上的麻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状语)
大牙湾的工程依然在轰隆隆地进行。(状语)
他从两丈多高的树上噗咚一声跳了下来。(状语)
窗外传来隆隆的炮声。(定语)
他的脑袋“嗡”的一声,汗水顺着发根直往下淌。(定语)
小溪的水哗哗哗哗。(谓语)
岸边的树丛里,鸟雀在睡梦中呢呢喃喃。(谓语)
他早已回来睡得呼呼的了。(补语)
他小声地哼了一声。(述语)
摄影师在他耳边叽叽咕咕了几句。(述语)
③拟声词没有否定形式,不受其他词类修饰;拟声词的成分之间没有结构关系。
④拟声词可以根据需要重叠使用。例如:
他哼哼唧唧地唱着。
人们分别拿着寻人启事,“呼呼啦啦”地拥了出去。
您好:初二下半年,嘿嘿,我就那会学的,祝你天天开心快乐,加油
初二